对语文新课改教学误解的反思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   作者:张琳
[导读] 语文课几乎有一套模式:熟悉字音,熟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给课文分层,然后分析归纳中心。
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初级中学 433024
  从新课程改革提出后,语文的课堂教学备受争议,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到极大的冲击,“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呼声大起,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语文课堂缺乏实效性。
  一、新课改并不是摒弃传统教学
  语文课几乎有一套模式:熟悉字音,熟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给课文分层,然后分析归纳中心,最后作业练习。时间长了语文课好像成了训练课,于是就给外人一种错觉:语文课,人人都能教。新课改后,大部分教师过度借助于多媒体:所有字词音均出现在幻灯片上,一晃而过,呈现不出汉字的音律美和结构美;学生朗读由听配乐朗读替代,悟不出文章中的真挚情感;课文分析由几个固定模块代替,应对不了课堂上临时出现的状况。一节课下来,发现学生字不会写、句不知其意、文不能读顺。语文老师们感觉学生理解能力一届比一届差了,同时又给外人一种新的错觉:语文课,更好教了,只要会点鼠标就行。
  新一轮语文课程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我们不能削弱或淡化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与分析,而应在把握基础教学的同时多注重学生课堂的反应,尊重学生的感悟,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缺少了对基础知识的技能训练和积累,学生根本没法感悟文章深意,更别提内心情感表达了,其他的一切活动也就举步维艰了。新课改并不是摒弃传统教学。
  二、新课改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为主,一节40分钟的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由老师在讲解。新课改后,部分教师最多讲10分钟,只需提几个问题,其余都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堂上笑声、歌声、影片声、掌声等此起彼伏,甚是热闹。有位初一老师在传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提了三个问题:1.看一看: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2.品一品:你觉得文中最精彩之处?3.背一背: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结果看似热烈课堂没了主题,学生天马行空地随性而说,40分钟过去了,学生不知道学了什么,老师不知道教了什么。学生自由了,教师轻松了,可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退居二线,远远看着学生在那上窜下跳,而是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地介入与引导,让学生不断寻找学习方法并得以落实,并从中获得自信,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那节示范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品一品”环节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对于初一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还不完全具备“品”的能力,教师就应该适当予以引导,指明“品”的方向,讲解“品”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也那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提高学生要使课堂高效,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
  三、新课改不必每节课互动合作
  以前课堂上并不是完全没有学生互动,只是相对于现在比较少,主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改后,老师们广泛采用课堂互动教学方式,似乎不互动就无法上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哲理性比较强的文章,对文中的第二、三间小屋理解,需要学生精神的层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方可深刻理解。课前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阅读,以为授课时会游刃有余。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结果小组合作加工整理所得相当地肤浅、片面,无法深层剖析。而另一个班的老师以个人的经历结合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几乎就是听众,可学生听得认真,感悟深刻。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合作学习方式,是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再进行合作交流,学生思维发生了碰撞,从中获得的感悟也就记忆深刻。教师们切忌为互动而互动,不能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何况未必每一课都有需要活动。
  四、新课改不能游离课本
  新课改后,不少老师特别重视拓展延伸。在讲授现代诗歌和古诗时,有些教师特别认真收集好与作者、作品相关的素材,授课时一一提及,语文课几乎变成汇总课,学生对相关故事极感兴趣,教师为能一次性传授学生众多内容备感欣慰,完全脱离了课本内容的常规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引用、延伸是必须的,如果脱离课本实际内容,将语文而变成历史课、政治课,甚至音乐课,这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起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并非与传统教学背道而驰,教师应合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继承与革新,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共同开创新世纪的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