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9期   作者:吕小萌
[导读] 房屋建筑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吕小萌
        新疆腾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
        房屋建筑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修筑房屋时,要对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房屋地基沉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对房屋地基的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考虑沉降差异的现象。设置沉降后浇带可以有效地预防地基沉降情况的出现,但是,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应用时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传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
1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概要
        后浇带是一种临时施工,主要用于建筑工程的基础板和墙体部分。通常情况下,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表面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人必须临时安装一个承载区域,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成几部分,然后浇筑施工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功能。另外,在建设项目的后浇带施工时,必须合理添加铝粉,以保证后浇带的注入强度。
2对于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要求
2.1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封闭工作完成后,要对结合面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有关的工程资料表明,结合面主要受到黏结力以及机械咬合力。影响结合面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结合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越大,结合面的抗剪强度越高,反之,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越小,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就越低。混凝土的强度与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成正相关。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工作不受到影响,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可以采取提高结合面抗剪强度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在处理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时,可以对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进行调控,将结合面的粗糙度提高,通过提高结合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加强结合面的抗剪强度。
2.2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抗渗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降低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因此,需要在地基沉降较为严重的部位设置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通过对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沉降主要发生在主楼与主楼之间,因此,需要将沉降后浇带设置在此位置。为了保证后浇带功能的实现,需要提高后浇带结合面的抗渗透能力,有关资料表明,不能采取提高界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可以黏结面的抗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黏结面的抗渗能力呢?工程资料表明,可以通过在新老混凝土黏结面涂抹界面剂的方式来提高后浇带结合面的抗渗能力。
3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3.1对后浇带宽度进行控制
        由于建筑用途不同,后浇带设置中也应该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后浇带宽度控制需要根据建筑用途不同而定。根据当前施工标准,后浇带宽度通常设计为80cm、100cm、120cm,具体施工中一般位于70cm~100cm宽度之间。后浇带缝隙接缝形式,包括阶梯、槽口、平直等,后浇带内部还需要采用钢筋加固,利用全部切断再搭建的模式,对混凝土材料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即通常需要使用比建筑物混凝土更高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3.2模板预设施工
后浇带施工通常需要借助于模板进行,在模板预设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以施工图纸为依据。浇筑前,保证钢丝网的参数、规格等具有统一性,切勿出现粗细不一、直径不一等问题。施工企业还需要针对模板物理性能进行检验,保证其能够符合后浇带施工质量需求。对于体积较大的后浇带结构,需要在钢筋位置安装支撑体系,封堵模板两侧位置,避免出现漏浆问题。

此外,模板预设中,若设计方案中需要为后浇带增加垫层,则需要对具体施工位置进行物理增高,做好相应的防水处理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后浇带整体施工质量。
3.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必须根据施工设计方案,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质量;第二,若后浇带浇筑选择水平方式,必须保证钢丝网模板处于正常压力承受范围;而如果选择垂直浇筑模式,则必须保证混凝土材料搅拌均匀;第三,混凝土振捣施工中,需要对振捣设备进行一定的防护,避免对钢丝网造成损坏;第四,振捣设备和模板之间需要有适当距离,避免出现水泥浆流失问题。
3.4对后浇带垂直缝的有效控制
        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按照施工检验标准,保证垂直缝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温度控制方面,需要结合后浇带和原混凝土结构实际情况,理清混凝土浇筑工序。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在10℃左右,对混凝土收缩、膨胀加以控制。科学控制后浇带施工时间,避免后浇带混凝土发生干裂等质量问题。
4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优化
4.1留设后浇带时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优化
为了节约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应该在模板上进行断开设置,可以将混凝土条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出现断裂的部位,在选择混凝土条时应该对混凝土条的宽度进行要求,最好选择与保护层厚度相等的混凝土条作为材料,除此之外,混凝土条应该带企口,并且要与结构混凝土的标号保持一致。这可以提高后浇带结构的抗渗性能,不仅可以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还可以减短工期,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2止水钢板的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在安装之前,要准备具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支座,并且应该预设止水钢板的焊接位点,将止水钢板与底板钢筋进行固定,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钢丝网的焊接以及绑扎,在操作时应该对钢筋桩的位置进行固定,应该保证钢筋桩的高度与上端钢筋的高度相等。
4.3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混凝土初凝阶段完成后,要将钢筋网进行拆除,拆除后要使用钢刷将接触面进行处理,将接触面处理成齿状,处理工作完成后,要利用清水对处理面进行清洗,工作人员应该使用水泥浆对外露钢筋进行涂刷,在选择水泥浆时应保证所使用的水泥浆与现场混凝土的配合比相同,并且没有粗骨料。涂刷完成后,在其表面会形成防锈保护层,并且要对后浇带进行封闭处理,防止外界的杂物进行后浇带之中。传统的凿毛是指将旧的混凝土表明的物质完全剔除,并且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分析,如果结构没有严重受损就对其进行凿毛。优化过的凿毛处理施工工艺不仅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并且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如果工期的要求十分严格,可以采取预制板预先封闭沉降后浇带的方式对后浇带进行封闭。该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节省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的进度。
4.4后浇带的平面布置
        在对后浇带进行平面布置时,应该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布置原则,要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例如在设计地下室时可以将后浇带设计在出现形体变化的部位。除此之外,在设置后浇带之前,应该设计合理的后浇带间距,矩形建筑的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5m左右。后浇带宽度的设计也应该满足施工的要求,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合理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将宽度设计在800m左右。
5结束语
        总之,在住宅建设项目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浇筑过程的检查到浇筑后各种重要工艺参数的制定。浇筑区的建设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准备。在细节方面,应注意支撑模板技术和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技术,以确保在房屋建筑项目中安全使用后浇带技术。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
[2]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