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敏
广济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建筑工程也愈发增多。在这过程中, 建筑物的自身质量是否过关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而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建筑物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管理人员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结构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安全性。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时,建筑物的自身强度便会大大降低。长此以往混凝土表面裂缝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一些阴雨天气较多的地区。这些裂缝会随着扩大向建筑中心开裂,并且随着开裂进行分散,导致建筑 物混凝土裂缝越来越多,从而为后续业主使用人员埋下安全隐患。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内部设计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大型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在这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也是巨大的。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为水泥,在水泥当中加入相应比例的水、沙子、砂石和一部分胶凝制剂,通过快速均匀的搅拌,并浇筑在相应的建筑模具当中,再通过自然晾干,使其干燥形成坚 固耐久的人造石材。各类混凝土材质和钢筋的膨胀系数相同,所以对预埋钢筋进行混凝土浇筑可有效保护钢筋在混凝土形成初期具备较强优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使大规模建筑物的产生。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力挤 压,或者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出现轻微的结构变化,钢筋混凝土内部在浇筑的过程中会出现部分气泡孔,这些气泡孔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冲击,这种冲击是由内而外的,最终延伸至混凝土表层,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内部产生气泡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浇筑方式的变 化和混凝土调制配方优化比例的方式进行改进,最大的程度上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气泡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
1.2 温度导致裂痕出现
当温度出现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情况。施工现场受 到周围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北方季节性变化温差较大或大西北地区早晚温 差变化幅度较大,这类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因为热胀冷缩因素出现裂缝。尤其是 在进行一些大型建筑施工建造过程中,这类建筑建造工期较长,如果相应管理人 员对热胀冷缩没有提前作出预防,便会导致混凝土因比例不合理,不协调情况导 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再加上周围环境温差较大,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便会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的情况。另外,混凝土最外部一层和水泥进行搅拌的过程中, 会因化学作用释放较多热量,这些热量的产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承受热胀冷缩压力,从而出现较大的温度裂缝,并且该种裂缝相比气泡裂缝深度较大,为建筑质量埋下隐患。通常这类裂缝也都发生在大型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
1.3 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原因
为了降低混凝土当中的气泡含量,充分体现混凝土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价值,就要对混凝土搅拌进行优化配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水和水泥的比例精准控制在 0.38。泥水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最终混凝土结构强度。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物进入高层区域内,这类情况尤为明显。因为高层建筑工 程部位都属于剪力墙结构,当水灰配比当中水泥用量较大时,便会导致混凝土被逐渐拉伸,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竖向裂缝,从而降低了大型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优化配比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添加才能保障建筑物拥有良好质量。
1.4 养护问题
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缝隙的情况,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施工管理人 员就应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面的养护作业。因为,混凝土浇筑成型后 其内部仍然具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当中出现大量毛细孔。同时,这些毛细孔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受到外向或内向的压力作用,从而导致混凝土干缩变形。
如果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护便会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湿度,缺少水分的混凝土内部结构便 会自然内缩,而在外部环境放热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扩张应力。 在这两种应力的不断挤压的过程中,最终导致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对策
2.1 完善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施工设计人员就要侧重混凝土裂缝的产 生,作出预防措施制定。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混凝土结构和表面不会出现裂 缝问题。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工作开展之前,设计工作人员就要全面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的预防措施。尤其是一些小型施工工程,该种工程不具备混凝土搅拌能力,通常需要外部购买。这就需要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车不断对罐内混凝土充分搅。以免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凝结。另外,混凝土运输路线,要保持畅通,缩短运输时间。混凝土在进行预埋结构件浇筑之前要对预埋件进行正确组装和正确预埋位置确定,并将所有工序全部完 成,避免混凝土结构件,浇铸完成之后,再进行组装的问题,从而保障混凝土浇灌工作顺利开展。
2.2 保证混凝土原料的可靠
为了保障混凝土质量结实耐用可靠,需要选择相应质量上乘的原材料进 行混凝土搅拌。选择优质可靠的水泥,良好的水泥质量不但保障了混凝土的自 身质量,是整个建筑的稳定性的基础。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要选择相应热量较低的水泥进行混凝土配比,这类温度偏低的水泥,在遇水搅拌的 过程中会减少自身热量的释放,降低和水反应的速度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搅 拌过程中出现内外温差大的情况,温差平衡的混凝土便不会因为热胀冷缩的 效果出现裂缝或缝隙问题。做好对混凝土当中骨料的材料选择,并针对骨料 的配比进行周密计算。骨料放置过多或过少都对混凝土整体结构造成重大影响。在选择粗骨料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等级高颗粒直径较大的石头,优质的 骨料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问题。
2.3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由模具底部沿着 长边同一端向反一端进行浇筑作业。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会选择分层浇筑的 模式对其进行浇筑作业,并保证每层厚度精准控制在半米。在这过程中,由 于混凝土泵所在位置较低并朝向相反方向进行平行浇筑作业。当下层混凝土出现凝固状态时便可对上层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这种浇筑方式有利于减少出现裂缝问题,从而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好。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的过程中,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振捣作业方式。尽最大可能保障插入和拔出 的速度一致,再根据插拔速度和位置来明确插拔区间。通常情况下,采用并 列插入方式和交错插入方式,施工人员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插入方式。这类方式有助于降低混凝土当中出现气泡保障混凝土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设计阶段就要分析出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的需求量。根据需求量的 大小对使用泵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全面提升。为了 保障混凝土在出料的过程中振捣施工起到相应作用,提升振捣密实度,便可 在每个混凝土出料口位置相应设计 4 个振捣棒。在浇筑施工的第一阶段,施工人员可以将振捣棒,放置在出料口位置,从而让混凝土出料快速并自然形 成流淌坡状态。在第 2 阶段过程中,便会形成多角状态,要在混凝土下部进 行施工。在第 3 阶段过程中,施工人员便要将振捣棒放在中间倾斜位置,从 而让振捣作业满足浇注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2.4 优化养护工作
为了保障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质量,就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初步浇筑完成并没有完全凝固的阶段,要对混凝土周围的气温进行有效控 制,保障混凝土内外部温度一致,避免因热胀冷缩应力的作用出现混凝土裂 缝情况的产生。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难免会因为多种因素和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要不断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从而为我国建筑 工程行业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丽华.关于房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处理探讨.工业设 计,201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