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河库治理工程的做法及成效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9期   作者:宋伟强
[导读] 河库治理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
        宋伟强
        高密市引调水工程运营维护中心
        
        摘要:河库治理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对水旱灾害防御、乡村振兴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高密市河库治理工程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以供参考。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胶莱平原腹地,是山东省潍坊市所辖的县级市,东部与青岛市下辖的胶州市接壤。境内有潍河、南胶莱河和北胶莱河三大水系。在过去,由于三大水系中的中小河流、水库未进行过系统化的治理,防洪标准低,致使全市人民遭受过1999年“811”洪水事件的惨痛教训。近几年,高密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按照整体规划、协调治理、安全与生态并重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投资3.5亿余元,相继实施了城北水库等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潍河(高密段)防洪治理、姜家庄子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补齐防洪薄弱环节,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工程实施的具体做法
        (一)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
        高密市全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受水文气象、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境内旱涝灾害并有,旱涝急转,且境内坡降较大,汇流快,径流时间短,一遇连阴、暴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高密市旱后易涝、涝后易旱、旱涝交互更替成为常态。提升水安全保障,构建完备的河库治理工程体系,正是破解难题所在。
        (二)以转变治水理念为根本
        高密市境内有11条主要河流,除胶河、墨水河与潍河系过境河流外,其余河流多发源于境内,流程短且流域狭小,水量匮乏。过境河流中,潍河的水量较其他河流更加丰富,主汛期时水量更大。因此,高密市转变理念,由原来的只注重防御洪水逐步转变为雨洪资源合理利用的治水理念,在对潍河进行防洪治理的同时,先后实施引潍入马(引潍河水入马旺水库)工程、引潍入马调水延伸工程、四屯干渠引水工程以及王吴、马旺、拒城河三库联通工程,把过境河汛期洪水以及峡山水库汛期弃水引蓄到境内水库及境内河中,建立丰枯互济、抗旱防洪并举、兴利除害结合的配置优化大格局。
        (2)以建管结合为抓手
        高密市在河库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生产、统筹协调等建设难点的攻克,更加深入并且细致的指导和督促,更加扎实并且有力的统筹和协调,在确保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的同时,与打造无违河湖、治理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充分的践行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的五水一体建设管理理念。
        河库治理工程三分在建,重点做到“四抓”。一是抓质量。坚持工程质量项目法人负责制,实现了人员、制度、资料和整改的到位保障;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施工秩序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严格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采取定期组织现场检查观摩的形式,让各个河库治理工程现场展示工程当前的进展情况,介绍项目管理的经验,并让检查组进行现场点评,用典型事、典型工程带动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二是抓进度。紧盯时间节点,细化目标分工,专人专责。同时完善施工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重点解决好交叉施工的问题,机械上足、人力上够,协调各项工程同步开展,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三是抓安全。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形式,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建立问题台账,并由专人进行定期调度,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到位,直至完全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通过多项有力措施保障生产安全。截止目前,高密市已建成的河库治理工程未发生过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四是抓协调。

严格执行基层一线工作法,市分管领导经常性的到工程现场指导协调,用在建设现场开工程建设协调工作专题会的形式,实行“领导专班专责”的工作机制,所有工作每日进行汇报、每周统一调度、每月总结反馈,合理统筹、协调推进。
        河库治理工程七分在管,重点做好“三结合”。一是将河库工程建设与无违河湖整治相结合。因前些年连续干旱,水库内、河道内多被当地村民种植树木或者种植庄稼占用,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为此,高密市着力将河库工程建设同河湖长制进行有机结合,借助河湖长制对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水库积极开展清违行动,彻底解决河道、水库中杂物垃圾泛滥、违规种植乱象等问题,实现了工程建设速度快、清违成效好的目标。
        二是将河库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推进相结合。立足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结合河库工程建设,以当地特色风貌作为重点进行打造,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工程;风貌改造以河流示范段和各水库标志性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深挖河流、水库的文化源头以及历史中形成的农耕文化,重点打造以王吴水库、孟家沟水库以及胶河流域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带,以点带面,彰显高密的水利文化,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是将河库工程建设与人居生态环境打造相结合。指导镇街区因河、因库、因地制宜,在大坝、堤防可种植的范围内,以紫叶李、海棠、油菜花、樱花等小型绿化灌木乔木为主,打造美丽清新的绿化景观带,让塘坝变成“小西湖”,水库变成“景区”,河道变成“风景线”。河流、水库的面貌将呈现出新的气象,既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口碑。正如2018年、2019年相继实施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山庄村村民所说,“村里水库的整修绿化,让水库周边环境变好了,也让我们村里的老人饭后乘凉、散步有了好去处,真方便!”
        二、工程实施的成效
        (一)河道得以全面美化
        河库岸作为农村最宜居、最生态的自然空间,河库治理改善沿河生态景观,为村民提供了日常休闲的滨水绿廊。五龙河、孟家沟水库在治理、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了河岸生态修复与景观休闲设施建设,给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创造良好条件,切实打造宜居生活圈,深受人民群众好评。
        (二)区位优势得以凸显
        打造的沿河生态景观带,在吸引视线、赢得民心的同时,自然也汇聚了财富。通过近年的打造整治,胶河湿地公园、北胶新河湿地公园、全市小型塘坝等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水面清澈,河床平坦,岸上绿木成荫,为游客带来了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为周边地区的经济高效发展提供条件。
        (三)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各镇街区结合实际,将辖区内的河库治理纳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的考核中去,建立每月检查、考核、打分、评议、通报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人民环保监督员制度,激发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河库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水环境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并重、人人参与、群策群力,使乡村河库“脏乱差”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结语
        未来,随着胶高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高密市与相邻的胶州市交流的增多,会逐步探索建立胶高水环境定期联合会商、信息资源共享等机制,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密市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为进一步提高胶河、墨水河等两市跨界水域整体防洪能力,加强河库的联防联治,将有更多的像包括对胶高两市界河的胶河及墨水河下游河段防洪治理在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地实施,势必会形成协同发力的区域治水管水新格局,涌现出更多的符合现实情况、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宋伟强,出生于1989年,男,助理工程师。现工作单位:高密市引调水工程运营维护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