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琴
重庆市南川区林业局林木良种场 重庆 400000
【摘要】农村精准扶贫档案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独特资源,它不仅记录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还记载了扶贫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对于做法对于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期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 档案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相关概述
全国扶贫工作虽暂告一段落,但扶贫文件资料整理归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精准扶贫档案是检验扶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本载体,不仅可以反映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与质量,也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改善过程和情况。档案管理本身就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其内容琐碎复杂,可分为针对性扶贫、综合性扶贫、精准政策扶贫等方面,其档案管理需要根据扶贫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主观思想不够重视
因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基层管理者片面追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专注于扶贫工作的质量、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而忽视了精准扶贫档案的管理工作。因工作不主动,一些管理人员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扶贫工作中,一方面平时不注重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在收集和整理,时效性也较差,有的事后补档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因宣传不到位,一些农民认为当贫困户是不光彩的事,一些认为扶贫政策动态调整不及时,对扶贫档案管理的信息采集工作也不太配合。诸如以上类似原因,导致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不及时,资料收集真实性不高等问题。
2.专业人才的缺乏。在农村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其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大量的人才,为扶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今,在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够高,甚至没有进行专门的继续教育,他们缺乏专业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档案管理的核心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管控,导致有关档案文件的缺失或损坏,进而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中高新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现代管理手段在农村精准扶贫中使用相对较少。
3.档案质量有待提升。档案管理要求应及时对有关扶贫工作的资料进行归档,并动态地补充扶贫资料。但是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精准扶贫档案真实或部分不真实的现象,这对精准扶贫档案的建立和扶贫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有的贫困户身份信息不太完整,还有现场群众的发言等都需要留有视频、音频资料并及时进行存档;若资料不齐全不真实就无法精准定位和反映扶贫全过程的记录。扶贫档案作为扶贫的基础性工作,行业部门的指导、检查也有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存在资料数据混杂、重复归档等诸多问题。
4.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对扶贫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不到位,而且一些基层扶贫档案还是纸质文件,在信息共享方面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精准扶贫档案资料保存时期比较长,完整性会差一些,这对后期使用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扶贫档案信息管理来说其系统完整性仍不够健全。当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功能较差,操作流程较为繁琐,资料核查又很复杂。还有些部门是直接套用别的部门管理体系,导致系统功能与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兼容性差,对扶贫工作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5.材料收集不够全面。精准扶贫档案需要分类、存档和及时保存。在具体工作中虽然建立了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制度,但在现实中归档文件收集范围不够具体化,整理归档落实不够规范化、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化,从而导致档案资料缺失和损坏,使得当前扶贫工作不能顺利运行,无法及时对精准扶贫文件进行归档。这其中主要体现在无法及时了解各户家庭成员就业情况,查看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更有许多与扶贫有关的文件没有标准化,因此扶贫档案是不完整的,这给今后精准扶贫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带来困难。
三、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1.加强管理意识,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体系。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关扶贫工作人员必须特别注意档案管理的真实意义,并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在扶贫进程中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改善传统的管理观念,使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提高对档案的认识。与有针对性的扶贫档案管理系统的实践相结合,进而构成科学的扶贫档案的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精准扶贫的档案分类系统,就是建立档案时按照统一标准对贫困户进行划分。
无论采用哪种标准进行分类,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扶贫档案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便于管理。以档案分类管理体系为基础,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扶贫工作开展和贫困户情况及时补充信息,使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要求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的保存期限和保管范围,避免因不同标准造成数据共享困难。同时,根据地区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规则,还要加强对精准扶贫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创建不同的档案管理级别。根据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扶贫档案管理要实施分级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合理的法规管制和指导督促。
2.强化科技意识,大力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扶贫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充分融入互联网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健全档案信息体系, 在这个系统中要体现出贫困人口数据库和档案管理功能等。有关扶贫工作者可以通过科学的在线平台实时监测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目标,应当落实改进数据收集,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信息化领域地研究,并积极引入先进的仪器,从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此外,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应该加大投资来改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效能,有效获取档案管理,以确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加快档案查询和利用。扶贫人员需要信息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关信息。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扶贫档案管理的效率。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购置适合扶贫档案定向管理的软件平台,以保证其实用性。
3.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则和管理制度,提供人力、物质和财政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便在扶贫档案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主管部门要主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分管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基层单位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评估,以考核促落实,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
4.强化人才意识,倾心倾情关心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水平取决于员工质量。因此,需要改进档案质量,并创建一个训练有素的管理团队。档案管理团队必须稳定可靠,尽量不频繁更新人员,避免工作交接频繁造成数据丢失。要多关注档案管理员的待遇问题,建立严格的奖惩系统,提高相关管理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为档案管理工作多做贡献。档案工作不仅要做好,而且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切实推进定向扶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切实培养现有的档案管理人才。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够真正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才能优化和提高精准管理扶贫问题的质量。时时编制发布政策信息、业务规范等方式进行宣传沟通和指导,从总体和细节上抓好扶贫档案的准确管理,从而为扶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强化精准意识,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档案质量。按照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从收集精准扶贫文件资料,到组合装订等过程都要严格按照备案规则,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每个备案资料的完整性,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从而保障精准扶贫档案文件中所载资料的完整性,做好扶贫档案资料的准备工作,为后续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整理精准扶贫档案是为了达到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并建立准确分类、合理组卷、编档号、分类方案, 完成文件资料的收集,按照标准进行安排,为制定扶贫档案管理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开展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归档和保存工作,这就需要提前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规范发展,以提高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效率。
四、结语
在实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跟随时代发展形式,积极应对档案管理新要求,增强管理者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有效实施,以期既有利于精准反映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也有利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期农业农村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成禹.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6,24(6):184.
[2]吕莎,童杉.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8,17(10):55-57.
[3]王英新.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31(23):98.
[4]许建丽.浅谈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J].神州,2017,22(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