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晚期的癌痛应该怎样应对?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黄强
[导读] 医疗人员指出,对于肿瘤晚期患者而言,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黄强
        剑阁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300

        
        医疗人员指出,对于肿瘤晚期患者而言,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癌痛问题往往可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蒙受严重的身心压力,继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医疗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大批医疗人员针对癌痛问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大量临床诊疗经验与护理数据,医疗研究人员针对癌痛应对方案进行了探索与讨论,从而有效推动了癌痛干预要点的合理调整。
        一、什么是癌痛
        医疗人员指出儿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包括由于肿瘤而导致的各类疼痛问题。总的来看,其主要涵盖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以及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等三大主要方面。其中,肿瘤相关性疼痛主要指由于受到肿瘤侵犯和压迫所导致的疼痛问题。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主要指在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创伤性操作与放化疗影响而产生的疼痛问题。非肿瘤因素性疼痛主要包括由于肿瘤而诱发的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而导致的疼痛。对于患者而言,无论是哪一种疼痛,均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

        二、对于癌痛的认识误区
        在癌痛问题上,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均对其具有一定的理解错误,即一旦使用止痛药物,即宣告着自己的生命走向终末期。相关调查显示,由于受到这一错误理念的影响,部分肿瘤患者在面对癌痛问题时,往往强忍疼痛而拒绝使用相关治疗药物,殊不知,这一行为往往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合理保障,继而导致其体制出现严重弱化。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因疼痛难忍而使用止痛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其在心理上往往容易滋生严重的负性情绪,从而不利于其康复信心的合理建立,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保障极为不利。
        三、癌痛的正确应对方法
        (一)冷敷干预
        相关调查显示,在对癌痛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冰毛巾或冰袋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冷敷,可以帮助其有效实现相关区域神经组织的短暂麻木,从而实现镇痛效果,对于患者疼痛情况的合理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总的来看,这一镇痛方式适用于具有具体疼痛部位的患者。实践表明,通过该疗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疼痛的缓解,然而,在应用冷敷镇痛法进行镇痛干预的过程中,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冷敷尺度与时间的合理把控,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冻伤问题。
        (二)放化疗干预
        医疗人员指出,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导致其出现疼痛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对于疼痛问题的合理改善,医疗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使用放化疗的方式,对肿瘤发展问题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实现止痛的目标。对此,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通过放化疗的合理联用,有利于实现对于肿瘤问题的有效控制,对于肿瘤体积的减小与痛感的降低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三)药物干预
        在临床过程中,作为癌痛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药物干预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癌症疼痛问题的合理改善,对于癌痛问题的解决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在药物使用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旨在帮助医疗人员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相关原则内容如下:首先,在用药方式问题上,应尽量使用口服方式进行给药,若患者不宜口服,则可使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其次,应按时进行药物使用。实践表明,通过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药物使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癌痛问题的稳定控制。再次,应严格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癌痛等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癌痛情况的合理控制。然后,应注意细节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对于患者的密切监测,从而合理实现对于相关药物的科学联用。最后,应遵循阶梯化用药原则,对于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癌痛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癌痛干预。其中对于轻度癌痛患者,可以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止痛。对于中度癌症患者,可以采用弱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联用。对于重度癌痛患者,可以采用强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联用。

        (四)做好心理疏导
        相关调查显示,对于肿瘤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疾病影响,多数患者往往伴有较为强烈的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负性心理,从而导致患者身心压力相对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心理问题的充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健康心态的合理建立。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便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心理诉求的合理满足。其次,医护人员应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尊重,从而引导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建立。再次,医护人员可以采用暗示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在这一问题上,实践表明,通过对相关权威数据与治疗理论等信息进行说明,医疗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康复信心的建立。最后,为了合理实现患者心态的改善,医护人员应在护理期间合理做好对于死亡教育的有效落实,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死亡,以便合理摆正心态。

        (五)完善基础护理
        对于肿瘤晚期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往往可伴有全身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问题,进而对其日常生活能力造成的严重的影响。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做好对于基础护理内容的合理完善,从而进一步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充分保障。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合理做好对于病房内温湿度与光线等条件的调整与控制,从而实现安静休养氛围的营造,以便为患者健康的进一步维系提供助力。实践表明,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实现患者疼痛耐受度的提升,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与生命安全的维护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看,肿瘤晚期所出现的癌痛问题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医疗与护理人员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对于癌痛问题的合理关注,以便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为患者癌痛问题的及时缓解提供助力。与此同时,医疗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做好对于癌痛问题的合理宣讲,从而帮助患者摆正面对癌痛的心态,以便为其健康的进一步维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广大医疗人员与患者的不懈努力下,癌痛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