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微探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期   作者:王晓峰
[导读] 工民建主要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

        王晓峰
        湖北省武汉市  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   430070

        摘 要:工民建主要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并且施工过程过于复杂,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注重对其的抗震设计,增加安全性,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办完主要对抗战设计做出一定的概述,并且从多方面对提高抗震质量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前言:近年来,我国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不断增多,尤其是地震发生的几率在不断增加,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提高工民建抗震质量无疑是最直接减少地震带来经济损失的办法。因此,在设计工民建的结构时,建筑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抗震结构的标准,以此来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总结在以往地震中建筑结构遭到破坏的经验来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精细化改造,使得建筑物本身再次遭遇地震时可以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是地震属于一种自然灾害,非人力可控,因此要想精确的掌握地震对建筑的损害程度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建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因素较多,比如建筑空间结构,施工材料等都可能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些因素受的程度并无法掌握准确的参数,所以目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更多的是需要参考以往的抗震经验,在通过新技术来进一步优化抗震设计。
    2. 工民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2.1 以工民建筑机构的基本构造为依据
        在对工民建筑的基本构造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有效的设计。目前,大部分的建筑物都会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所以必须要保证这一框架的稳定才能使抗震设计起作用。主要可以从构件截面尺寸,最小配筋率等方面着手。
        ②对砖混结构构造进行设计。现如今,我国的建筑物层数正在不断增多,但是要想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便需要对层高,层数进行一定的控制,以此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可以一定程度起到抗震作用。
        ③对其他建筑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为了更好的应对地震灾害,我国已经加强了建筑在构造时对防震措施的基础设施的构建。比如,楼顶的电梯,楼构造的设计,并且要求构造柱伸展到建筑物的顶端要与圈梁进行有效的连接,以此来更好的保证增加建筑物整体的承载力,在面对地震时可以尽可能减少损坏。
        2.2 依据建筑的规划和场地
        建筑的场地对于抗震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建筑整体结构时,必须要将外界环境考虑到其中。首先,需要保证建筑的外部构造,除了建筑物自身的外在形状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还需要认识到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整体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置合理的建筑距离,避免不同建筑之间造成影响。其次,需要顾及到建筑物一定范围内部的障碍物,在设计时需要将障碍物的影响考虑到其中,一般来说是不能存在障碍物,但是如果不可进行移动或者建筑场地不能进行变更,那么需要对障碍物进行一定的防控,避免在地震时造成过大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将场地内的土壤环境考虑到其中,如果土壤过于松软,那么在进行建筑物构建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3 依据建筑的结构性能目标
        对工民建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主要便是为了面对地震时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相关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可能会出现的地震级数进行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遭遇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需要保证主体结构不会受到大的损坏,或者是在不修理的情况不影响正常使用。


    ②当遭遇相当的地震指数是,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可能会遭受轻微的损坏,但是经过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当遭遇的地震指数稍高于防震指标时,建筑物本身不会坍塌,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较大的经济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应该将抗风能力考虑到其中,避免在遭受较大的风力时仍可以保证不会受到大的损坏,可以有效降低危险系数。
        3. 提高工民建抗震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的选择场地
        在进行场地选择时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相同或相似地区遭受地震时场地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价,以此来不同地区划分等级。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其中甲类地区尤其需要注意,主要是指会多次发生地震,需要相关人员格外进行注意。因此,技术人员在准备开展抗震设计时,首先要对场地进行科学的考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震源以及该地区的地震情况。通过频率等具体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利用具体数据的分析来进行评估,确定该建筑物处于该地区所需要的抗震等级。在进行场地选择时,应该尽量避免对抗震设计的不利之处,尽量选择有利的条件。其中多岩石地区对抗震技术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帮助,在技术人员进行场地选择时可以进行考虑。
        3.2 建筑结构的规则特征需要提起重视
        目前,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在进行工民建时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这会对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将建筑的规则设为一项指标。一般来说,在大多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都会采用抗侧力结构,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保障。其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想要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分布。在工民建的建设中,如果忽略了建筑物本身的规则结构,一味为了迎合审美而构建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那么势必会导致建筑物的构造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在设计建筑时过多考虑审美而忽略相关的规则建造,那么可能会在遇到灾害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建筑结构的规则特征。
        3.3 加固设计分析
   在建筑物整体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影响因素,而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对抗震能力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适当的增加构件的数量,借助这种方式来增强建筑的总体强度,这也是工民建加固的具体可行的办法,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此外,技术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科学的增加建筑的承载能力,建筑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其抗震性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如果出现建筑物的结构与抗震性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冲突,那么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适当的调整来实现减弱地震冲击的效果。
        3.4 科学设计隔震项目和消能减震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对于地震高发区而言,抗震能力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在处于地震带的地区建筑房屋,其建筑所需要的是普通地区抗震能力的2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借助其他装置来进一步提高抗震能力,以此来保证地震常发区的建筑安全。近年来,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隔震支座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过消除地震所带来的冲击来进行减震,相关人员在地震高发去可以进行这种设计的设置,以此来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这也是抗震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设计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建筑工作者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将抗震理念贯穿其中,不仅要注重设计建筑物的实用性与所得利益,还要采取相关的抗震设计。相关人员需要从不同方面出发来增强抗震能力,比如场地的选取,建筑物的加固等,并且对于处于地震高发区的建筑物来说,需要加强消震设计的研发,以此来进一步减少抗震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利云.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2017,10: 141-142.
        [2]刘长明浅谈工民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J].黑龙江科学,2018, 506: 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