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期   作者:黄院祥
[导读] 建筑施工中涉及的环节比较多,管理的内容复杂,在各项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黄院祥
        深圳市中井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建筑施工中涉及的环节比较多,管理的内容复杂,在各项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管理上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来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传统管理模式、弥补管理工作的缺陷。当前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等的产生及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将其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实现施工现场智慧管理,为工程建设带来全面的保障,使施工顺利地开展,进而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途径
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就是人们所说的海量数据,本文主要指的是数据规模大且人脑或者专用软件工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搜集、处理以及统计的、为现代企业经营提供决策帮助的资源信息。信息时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各个行业每天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已经从以往的KB、MB逐渐的发展为ZB、YB。虽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解决了数据搜集的问题,但是,怎样从海量数据中找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却成为了现代企业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由于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巨大、种类繁多、实效性强等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如果使用人脑或者单台计算机等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是无法完成大数据信息的处理和深度挖掘的。另外,只有经过收集、处理、统计以及挖掘等相关流程处理过的大数据信息,才能应用于相关的行业中,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虽然海量数据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个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但是,作为现代企业而言,必须冲破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的束缚,积极进行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发挥出大数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大数据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工程项目管理抗风险能力
        每一项工程都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抗风险能力是一个项目的重要指标。如果说这个项目抗风险能力非常差,那就会影响工程的开展,进而产生一些对企业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抗风险能力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
2.2转变决策方法
        运用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可以对各项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处理,能够给管理人员呈现出一种准确的信息,这就导致了误差基本为零,更好地保证了公司的效益。这种改变决策的方式,能够保证管理决策的准确有效性。
2.3确保数据正确
        无论是哪一项工程信息量都是十分庞大的,如果信息计算失误的话,就会导致建设设备的成本以及抗风险能力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运用大数据之后,就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内容
3.1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智慧化管理
         当前,施工人员在现场管理中,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人员管理水平,还可加强对安全的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借助信息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登记,将登记的信息在电脑中分类、整理,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查找信息,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利用开发、处理大数据平台来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在各项施工阶段中发生的倒班、工种及工作日信息,使负责人对施工队伍费率及人员的调配有全面的了解。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查询到加班及危险作业等情况下的数据,将查询得到的结果传输到终端,并且进行自动报警,联动其他的通知方式,避免工作人员产生疲劳工作的情况从而导致安全问题,为施工的安全带来保障,还可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例如,劳务实名制一卡通是基于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给施工人员发放的一种智能卡,借助该卡可实现对人员的全面管理,了解人员的考勤、工种情况、安全教育落实及违规情况等信息,使管理更加精细可靠,不仅涉及到了人员的工作情况还可对其日常开展管理。利用智能卡进行管理可加强安全性,通过CPU卡的应用可避免数据被篡改等问题,能够使用手机APP来查看工地进场人数,为施工人员的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适用于施工现场管理。再比如,能够借助移动的红外对射装置在临近危险区域的位置放置便捷式周界防护系统,实现对人员的防护,当有人员进入了防区,遮断对射之间的红外光束时,会触发报警功能。还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判断穿过报警区域的物体,减少误报的情况,通过智能功率发射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将对射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能够有效地延长发射管的使用寿命,还可降低电能消耗。
3.2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智慧化管理
         施工现场的机械智慧化管理能够保证机械的操控管理具有更好的效果,减少机械故障带来的问题。可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装置的方式来实现对机械的有效管理,对机械进行动态监控,收集机械设备运行中的零件信息,并且借助BIM技术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当机械零部件存在保养不及时或者损坏等问题时,可通过智能系统进行预警,避免对施工产生影响,减少机械带来的安全问题。还可设置处理异常信息的微端,结合反馈的情况自动对关键部位的运行信息开展分析,当发现异常信息时,可及时进行报警,并且结合机械的使用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消除隐患,如及时制动等。通过建立智能控制设备的传输系统,将信息发送到云端,形成相应的监控报告,对设备的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异常问题。
3.3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智慧化管理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对施工现场材料建立采购及仓储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借助BIM技术及ISGP算法来分析施工现场建筑空间情况,制定最佳的临时存储方案,并且对施工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将材料入库信息详细记录,预测出材料的采购情况。材料管理人员可登陆系统随时对材料进行清点抽查,保证材料库数据的准确性。施工企业采购部门应对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密切关注,还应及时更新管理系统,使材料管理得到保障,在施工部门需要购入材料时,管理系统可比较价格,选择适合的采购方案,为采购工作的进行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对材料的规范管理,可避免材料使用浪费的问题,使材料的利用效率提升,为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带来帮助,有效实现效益目标。例如,使用棒材计数系统来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计数,借助便携式棒材技术设备,通过对钢筋等棒材端面图像的拍摄,使进场棒材的数量得到准确的计算,能够提升统计的速度。管理人员还应将现场照片及验收记录进行保存,监控材料的验收,避免产生材料虚报的问题,使材料的管理更加高效准确。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实施智慧管理,总结以往建筑施工现场积累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以此为建筑施工各阶段、各环节中各决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样不单单可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减少成本费用支出,同时还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大数据背景下,应该积极的将自动识别技术、精准定位技术、实时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引入到建筑施工现场中,以此扩大自动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陆培争.基于BIM和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2]仝子聪,徐志新,黄旭腾,等.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8,46(8):142-145.DO
[3]王旭阳.大数据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4):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