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强 施良 姚健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如果得不到妥善防治,将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甚至造成生命财产威胁。因此,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非常重要。相关人员要加大岩土工程排查力度,结合地质灾害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仅对附近居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还可以抵御地质灾害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引言
当今时代,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数量不断增加。为减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损失,需要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关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确保岩土工程顺利演进,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岩土工程的意义。
1.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岩土工程地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以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原因,可将灾害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第一类地质灾害不受人类活动干扰或影响,第二类地质灾害主要是人为干预造成的。从目前岩土工程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为地质灾害可能会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与人们长期不合理的行为有关,如森林砍伐、煤炭、石油等资源的过度开采,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目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表变形。滑坡主要是由斜坡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造成滑坡的因素很多,如雨水的影响、地表水的侵蚀和河流的外力等。滑坡的发生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泥石流是由于降水后山体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的。泥石流造成的破坏往往超过滑坡造成的破坏。例如,它可以对河流下游村庄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2.1滑坡
结合工程地质灾害发展的特点,可以说在众多灾害类型中,滑坡灾害是最容易发生的。造成此类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在现代社会经济复杂发展的背景下,开垦面积不断扩大,大量林木被砍伐,部分地区山地植被很难得以保留。在重力作用下,坡顶土层会逐渐变软,向山腰滑落,造成滑坡灾害。
2.2地表变形
地表变形灾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常见的表面变形包括多种形式,例如沉降和裂缝。如果不能防止地表变形灾害,在外力作用下特别容易产生碎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地表变形灾害的主要原因有:(1)某地区地下资源开采量过大,导致该地区地下岩体的孔隙较多,使岩体在支撑力不断下降,最终发生变形灾难。(2)地下岩溶活动过于频繁,导致该区地表塌陷变形。同时,随着地下水资源开采量的逐年增加,地下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水库稳定性下降,最终地表变形严重。
2.3泥石流
在正常情况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有沟壑的部分地区。在倾盆大雨期间,雨水冲走地表的沙子和岩石,导致山体滑坡。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任意砍伐树木产生的废弃物和残留物无法及时清除,对整体环境安全指标影响较大;其次,为了利用土地,人们随意开垦荒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山体整体地质条件,破坏地表环境。下大雨时,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从各个方面危害人类安全。
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3.1针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滑坡对岩土工程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地质灾害。为确保岩土工程质量,必须做好滑坡防治工作。在滑坡防治中,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减少不同水体对岩土工程整体结构的影响。
由于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滑坡高发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适当控制,防止各种水进入滑坡频发区,否则可能会增加山体滑坡发生率,并对岩土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尽可能多地设置排水沟,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更好地循环,使易发生滑坡的地区水量减少,这也可以有效减少山体滑坡的可能性。最后是逐步提高滑坡周边结构的机械强度,使滑坡易发区周边环境相对稳定,也可以减少滑坡发生的频率。
3.2针对泥石流的防治技术分析
泥石流对岩土工程也极其有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泥石流,将对工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期,为有效防止泥石流,首先要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施工期间,最好避开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如果项目经过泥石流易发地区,应采取具体的防控措施。其中之一是可以使用排水技术去除泥石流。通常情况下,可在下部设置专用排水沟,利用排水沟分流泥石流,以减少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二是采用阻隔技术拦截泥石流,对较大的砾石或沙坝拦截效果明显。三是污泥储存技术。该技术利用对泥石流下游淤泥沉积物的处理,使泥石流分流,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和影响,有效保护岩土工程。
3.3针对地面变形的防治技术分析
地面变形造成的破坏非常大。这不仅会使施工复杂化,还会影响工程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防止地面变形方面,主要采用两种防止方法。一种是直接填土变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比较细的地表。主要填充材料为石子或碎石。在特定的结构和填埋场中,碎石成功加入后,需要对加入碎石的地表进行压实处理,从而减少地表变形带来的冲击和破坏。二是直接进入压实阶段,然后处理土体的变形。这种防治方法是一种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基本上是使用强大的压力和冲击来增加地表的承载能力,然后使用回填法解决地表变形问题。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多样化的防治手段
总的来说,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甚至有几种地质灾害在一定时期同时发生。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当地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有关人员必须采用多种防控手段,综合多种防控措施,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岩土工程。例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地质调查的结果,确定防治技术的类型。相关人员要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地质调查,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范开展日常作业,有效评估和估算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4.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预防和消除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相关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加大新技术的使用力度,例如引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以提高专业性。地质灾害检测从多层次入手,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实际工作流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移动遥感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传输,从而与发回的监测数据进行信息验证,进行有效的检测、处理和创建模型,准确判断地质灾害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后续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的效果。
结语
岩土工程是最常见的建筑项目之一。建设岩土工程时,要对项目现场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地形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减少灾害对项目的地质影响,确保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路强,王楷,乔为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21(09):183-184.
[2]陈仕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2021,48(01):111-113.
[3]刘连福.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居业,2021(02):73-74.
[4]俞世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居舍,2021(05):160-161.
[5]刘柏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粘接,2021,45(02):163-16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