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亮
山东斯博科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276800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相关电力企业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旨在推动电力配网工程技术改造成效。因此,行业相关人员认为,有必要积极搭建智能化电网组织架构,切实为输电线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切实满足用户实际用电需求,相关工程单位基于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基础施工、组塔施工视角进行优化改进,确保提高输电线线路工程建设成效,提高工程品质.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配电线路作为直接向用户提供电力能源的基础设施,其线路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与供电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因此,电力检修人员需要定期对配电线路开展测试、检查与维修等工作,但是,为了保障局部区域的用电安全,检修人员往往需要带电作业,这就给维修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一、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施工技术
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环节中,施工单位安排专人深入施工实地开展勘察工作,对重点线路进行复测,精准定位基坑位置,测量塔位与中心桩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记录塔腿与地面之间的标高,实现对组塔中心桩偏差的控制,避免出现组塔架线出现横向偏移的现象,进而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平稳运行。一旦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等现象,会造成横向线路不平衡,甚至造成塔杆倾斜问题。因此,相关勘测人员在实际开展测量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基坑测量相关依据对进行数据信息对比,反复验证杆位中心桩数据,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设计的可行性。相关施工人员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过程中,要保留现有的方向桩和中心桩,进而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提供便利条件;在基础施工前,相关施工人员要仔细核对铁塔施工图尺寸信息、地脚螺栓间距等,确认各项详细无误后,开展施工作业。相关施工人员在开挖土方和浇筑环节,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标准,强化基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在土方回填环节,加强对回填土属性的分析,避免因回填土问题引发塔架线铁塔摆动,进而损坏基础表面的棱角以及降低铁塔的受力能力。在基础施工完工后,监理人员要连同施工管理人员共同开展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工作,重点验收和检查底板横断面尺寸、基础中心桩位移情况、基础根开施工质量,并根据质量验收实际情况,记录相关的验收数据,通过检测评定,实现对基础施工部分等级评定,确保验收合格后,开展杆塔组立阶段的施工。
二、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2.1健全带电作业安全保障机制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需要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的支撑,比如《带电作业操作规程》《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制度》《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带电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等,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应当全面考虑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节点,并保证安全保障机制具有适用性以及可执行性。在制订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的条款内容时,应当明确指出现场监督注意事项、恶劣天气注意事项、设备突发故障注意事项、人口稠密区注意事项等。比如作业区处于人口稠密的市区,在作业场所周边应当设置围栏,并在作业区外围设置专职安全员与监护人员,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4]。另外,为了充分挥安全保障机制的实效性,电力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作业人员的业余休息时间,举办管理制度宣贯培训班,通过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使作业人员能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实现安全作业零事故的既定目标。
2.2加强10kV配电线路的电杆基础
当配电线路的安装区域包含水田或堤坝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时,需要采用增加卡盘的方式,加强10kV配电线路的电杆基础,拉线需要采用XP-4.5、XWP-7型绝缘子。加强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也会对配电线路的防风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更有效的运行管理措施,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1)提高台风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风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2)制定针对风灾的应急处理预案,并不断进行演练,通过实践经验对预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提高应急处理预案的效率。(3)对配电线路走向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彻底清理,并进行定期巡查,当存在障碍物时及时进行清理。(4)加强配电线路的巡查工作,及时修复损坏或丢失的配电线路拉线,及时修复和加固存在裂隙等问题的电杆地基。(5)风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需要建立完整的风灾档案,对每次的灾害情况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有助于后期风灾的处理和防范工作的进行。
2.3施工质量要求
①施工材料。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杆塔组立施工整体建设品质,在材料、设备进场前,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检查,坚决剔除不合格的材料,从源头上加强对本项目质量的把控;同时,做好材料质量仓储管理工作,避免将钢筋材料、预制构件等材料直接堆放在地面上,科学进行材料分类,安装型号进行仓储,避免发生腐蚀现象,并在易腐蚀材料表面喷涂防锈漆。相关施工人员重点检查了施工机械用具,例如钢丝绳、起重机等设备,对精密性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和试验,例如调试计量仪器、钢尺、扳手等,保证用具使用性能,避免因机械设备问题引发施工质量隐患,进一步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成效。②具体施工作业。在实际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开展作业活动,切实遵循施工工艺实施标准进行操作,在螺栓与构件设计上,保证二者之间的接触面在垂直状态下,避免出现空隙问题。螺母上紧过程中要保证螺杆超出螺帽,合理控制好螺距,并与螺母保持平衡;施工作业人员根据施工实际需求科学选择了操作工具,在具体使用扳手过程中,严格控制操作标准,避免扳手尖口转动过程中刮住塔材,及时根据施工需求更换施工工具,保证组塔施工高效、有序推进;在本工程项目中,针对螺栓无扣部分,施工人员在链接螺栓和构件过程中,重点控制了构件的厚度,避免丝扣部位进入剪切面为避免交叉处出现空隙,施工人员采用垫片点在螺栓处;在安装防盗螺栓扣时,严格按照安装设计要求开展安装作业,加强对螺母安装松紧度的控制,避免与实际安装与设计之间的偏差。
2.4避免基坑横向移动
不少村庄房屋、道路未进行统一规划改造,道路不直,电力线路顺着道路走时,杆塔及拉线位置往往受到限制。在老百姓宅院附近设置电杆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带拉线的电杆更是困难重重。老百姓的房屋参差不齐,再考虑安全距离,村庄里的配电线路设计确实有一定难度。设计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可靠,又要尽量扩大耐张段,减少建设成本,需要精心优化。和这一要求相反的是,农村配电线路的勘察设计人员都是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经验少,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达不到线路的专业设计人员技术水平。配电线路改造及新建量大面广,监理及项目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经常发生有关人员对设计规程理解不深,把关不严,把杆塔位置横向移动一定数值,造成线路出现一定角度。这样,在导线合应力的作用下,杆塔产生向内角侧倾斜就在所难免了。
结束语: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组塔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杆塔组立工程项目施工品质,优化了施工环节,施工单位为进一步强化对组塔施工项目质量的控制力度,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开展施工作业,强化施工材料、施工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提高输电线路组塔施工质量品质,更好地推动电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金玉.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12):118-119.
[2]王爱强.输变电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19,33(02):32-34.
[3]金宇晗,任正华.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9(20):64-65.
[4]王文岗.500kV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