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文
身份证号码:44058219880207****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建筑行业会对水资源等相关方面产生巨大的损耗。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着重做好节能节水工作,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应用更为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使其利用价值得到更显著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体建筑行业实现良性发展。本文就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
引言
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实施过程,目前所开发出的技术类型有多种,而所有的技术在使用模式和使用方法上,需要根据这类技术的具体应用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同时针对各类新型技术的具体使用模式,也都根据相关技术的具体利用原则进行分析,唯有如此才可以防范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类施工问题。
1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存在的问题
1.1隐形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之间存在很大的压力,致使从水龙头或者其他各种漏水处流出许多水,这些浪费的水资源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的效益,这就是隐形水资源。从到处可见的长流水现象就知道,隐形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普遍存在,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在工程建筑中隐形水资源造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专业的管道设备出现了漏水情况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很多老旧工程进行调查,一些陈旧的工程,所使用的供水管材质是铁质的,由于本身性质的问题,耐久性不足,容易遭受到腐蚀等等缺点。供水管道采用的都是加压供水,管道一旦发生了腐蚀,势必会增加漏水点出现的可能,甚至直接导致漏水问题的发生。特别是直埋供水管道距离排水井较近的地方,泄露之后的水流会以直接的方式排入到排水井当中,因此,具体漏水点不容易找到,且出现了生锈问题后,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污染,而且阀门的耐久性、密封性均比较低,故系统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1.3卫生器具及配水器
对于某些区域中出现老化的卫生器具以及配水器具,由于其设计中的不规范性,直接导致水资源浪费。例如,一些老式的蹲式大便器冲洗水箱,每一次的冲水量都是极大的,甚至有些冲水量可以达到12L/s。长此以往,某些水资源的使用属于过度使用。而在某些公共卫生间,其冲水系统属于共同冲水系统。如果不对一些老式的器具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新,会对水资源造成过度损耗。
2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
2.1科学合理的收集和应用雨水
为了使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节约,节水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可以有效通过屋顶节水设计等相关措施,更全面深入的收集雨水资源,净化雨水,有效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途径,以此使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3]。政府和相关企业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充分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有效构建更系统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体系,以此实现雨水的二次利用,把收集而来的雨水在厕所冲洗、市政道路洒水等相关方面得到切实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整体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优质水源。值得关注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自然降水是特别便利而且丰富的水资源获取渠道,当前中国对于雨水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要着重做好雨水的回收利用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的高效利用,充分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在雨水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和过滤处理,对其进行充分的二次利用。
2.2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现行的热水系统造成的浪费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可是在热水系统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大大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比如说要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具有其他能源无法替代的清洁和安全的优点,是节能的优选对象。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使能耗大大降低,同时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当选择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时,在做好防冻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做好防雷工作,避免恶劣天气对太阳能设备的破坏,避免因为二次浪费加大了整体的资源浪费。
2.3设施选用要点
在各类设施的选用要点中,无论是选购过程还是在材料进入现场的检查过程,都需要对相关设施的运行质量进行验证,该过程可采用抽样破坏检测法,对各类设施的实际强度进行检查。如针对某管道系统的抽样检查过程,就需要分析样本材料在实际的使用阶段所存在的各类缺陷包,包括环境的抵抗能力、壁厚、管径等多种参数,而且要分析这类参数是否具有极高的运行精准度,如果发现相关参数和已经设定的工作标准不匹配,那么就可以确定该批次的材料不可利用。同时必须要能够经过专业的调整之后才有利用,且具体的研究阶段,需要根据各类材料的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调整。由于一些老式的配水器和卫生器具技术水平不高,对水资源的浪费巨大,所以在选择卫生区具和配水器时,要考虑其节水性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节约生活成本。另外,对于一些公共厕所内比较老旧的卫生器具和配水器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
2.4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此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大量的废水出现,因此,需要对这些废水进行收集,收集之后运用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细致的处理,确保废水的水质能够与达到相关的标准,之后再将处理之后的废水运用到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去,也可以将处理之后的废水运用到环境绿化当中,因为环境绿化对于水质并未有过高的要求。将废水进行循环的运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水资源的运用率。但是废水循环运用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净化技术与专业设备进行共同的作业,因此,废水处理的成本将有所增加。
2.5切实有效地应用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主要指的是在市政绿化,生活洗漱等相关方面应用的水源,它的水质标准在饮用水之下。在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中,要进一步有效应用中水回用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把生活中的污水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展开回收再利用,进行净化处理,把此类水源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充分的消除,此类水源通过中水回收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处理之后,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中所含有的氮、磷、钾等相关含量,然后更有效地应用于非饮用的方面,这样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使其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从而充分实现节水的目标和效果。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物化过滤法、微生物吸附法和膜过滤法。物化过滤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主要是用气浮结合来有效过滤掉水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吸附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耗氧性,使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进一步降低;膜过滤法主要是结合过滤膜的相关特点和优势,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这样能够把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消除,从而使水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实际的应用环节,要根据整体工程的用途和具体特点等等,进一步有效选取更切实可行的中水回收技术。针对各类水源进行回收处理,二次利用,同时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质供应,以此更有效地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使水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给排水系统在整个建筑整体功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节能节水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把控,避免超压出流情况的发生,避免无效冷水量的浪费,打造节能节水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张彦杰.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20(8):210-211.
[2]邓海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3015.
[3]张泓,袁芳.浅析技术进步、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J].数字化用户,2018,(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