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青
乌鲁木齐县自然资源局 新疆 830000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平衡区域发展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增速,帮助农民创收显得尤为迫切。要推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的实际问题,结合城乡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探索相关对策,立足农业和资源,顺应农村发展规律,逐步提高乡村发展质量。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分析
1 城乡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价值
1.1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制定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为城乡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农村的特有功能,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村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模式和人口状况的变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重要举措。
1.2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我国不断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必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适应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现有乡村资源的更大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科学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逐步实现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农民也会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最终巩固国家的综合实力。
2 城乡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实施策略
2.1 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
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所以说扩大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至关重要,这也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整体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安排城乡功能空间,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工农相促、城乡互补,推动形成全新的城乡关系。只有切实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与流动性,才能使农村的发展动力有所增强。
2.2 发展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差异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对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培训,促进农民由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发展新理念转变,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要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支持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采取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社会投资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进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开发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和旅游文化的现代农产品和乡村手工制品等,合理拓展乡村产业链,结合产业特点,提升产业价值[2]。另外,借助互联网服务商的高科技电商平台,这类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会更加广泛,农产品、智能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地实现了对农村生产的管理。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乡村资源和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的历史文化、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并对城市建设发展模式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根据实际条件有选择的应用到农业产业的发展上,但切记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避免与农村实际条件不相适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还要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现目前,依然还有一些地区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拓宽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渠道,加强专业化农业发展,克服电销模式的弊端,更好的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3 加强乡村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农村大量人口随着外出读书及就业转化成城镇居民,大量的宅基地处于闲置与低效率利用状态。据估计,这样的闲置面积将近有3000多万亩。同时,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不当的经营方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耕地日益贫瘠,越来越多的农田被闲置,因此,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如特色民居、新农村和原生态的自然村,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王牌,应加强保护、开发和利用,挖掘优秀农业文化内涵,科学合理的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运用规划手段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促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农村互联网建设,加强资源信息交流、农民能力建设,促进农村发展。还有就是光伏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发展了经济,还不破坏环境。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很多地区却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没有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对乡村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研究农村发展空间拓展的重要课题。
2.4 提高乡村地区的人口素养
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主体地位,农村人口是推动农村发展和实现农村复兴的关键因素和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并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上来,这才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要求。针对青壮年劳动力,要改进和完善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宣传工作,优化工作方法,出台政策鼓励吸引科技人才向农村流动,为返乡入乡人员提供必要的科学普及、教育培训和创业指导,建立城乡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促进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农村老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质量保障及养老模式,支持农村普惠性养老服务,使青壮年全身心地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针对农村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政府要做好教育工作统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现代化乡村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经济振兴过程中,既要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经济,提高人民经济效益,还要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在农村多开展文化活动,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升级,结合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创新规划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战略,研究乡村振兴的科学途径。既要分析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形成城乡基本关系,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发展好乡村的特色产业,推进农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杰.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No.585(24):234-234.
[2] 陈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与建设探微[J]. 建筑·建材·装饰, 2020, 000(003):139-140.
[3] 郭畔. 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 000(011):83.
[4] 一 董.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与建设研究[J]. 2021.
[5] 李凌宇. 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 中国住宅设施, 2019, No.196(0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