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电影《性别为本》《春潮》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高凡
[导读] 自20世纪以来,在各个流派女性主义者的领导下
        高凡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天津  300387
                
        摘要:自20世纪以来,在各个流派女性主义者的领导下,一次次寻求男女平等的女性主义浪潮被不断的掀起,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觉醒。与此同时,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体现,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相应的涌现出诸多女性电影。本文将以中国女性电影《春潮》以及美国女性电影《性别为本》为例,分别从电影中女性主体视角的呈现、女性程式化形象的打破以及男性话语的隐形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为本》;《春潮》

        关于“女性电影”的本质问题有诸多界说,其中学界广泛认同的是应宇力的观点,用他的论述来说,所谓“女性电影”,并不是指由女性担任主人公或是由女性导演,而是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并且带有鲜明女性意识的电影。[[[]应宇力.女性电影史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新世纪以来,女性电影开始在中外的电影荧幕上大批涌现,其中不乏女性电影佳作。例如,中国女导演杨荔钠拍摄的《春潮》和美国女导演米密·莱德的电影《性别为本》都可以称的上是典型的女性电影。电影《春潮》以纪明岚、郭建波、郭婉婷三位不同年代的女性为叙事中心,讲述了祖孙三代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以及情感窘境。而电影《性别为本》则主要讲述了身为女性的鲁丝·巴德·金斯伯格在学校和职场受到的诸多性别歧视,并且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为男女平权平权作斗争的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电影角度入手,探析国内外电影中女性主义的表达。
一、女性地位:女性主体视角的呈现
        劳拉·穆尔维曾指出,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与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首先是男人看/女人被看。[[[]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9)]]而作为女性电影的《春潮》和《性别为本》,摈弃了以往男性为主体而女性只是作为奇观被观赏的客体的叙事模式。在这两部女性电影中,女性均居于叙事的主体地位,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探索女性自我的生命体验。在电影《春潮》中,主要是从既是女儿又是母亲的郭建波的视角出发,通过祖孙三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刀光剑影般的相处模式,讲述了三位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欲望。在电影《性别为本》中,则通过女主人公鲁丝·巴德·金斯伯格,讲述她在学校和职场上受到性别歧视的遭遇,由此开始为男女平权不停做斗争的故事。电影《春潮》和《性别为本》都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真实地反映她们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遇到的困惑与矛盾,妥协与抗争,以及她们的存在方式与生存现状。
二、女性角色:程式化形象的打破
        女权主义者在前进的路上每走一步都必须跟那种认为她们在破坏和抹杀上帝赐予妇女的本性这样的观念作斗争。

[[[][美]贝蒂·弗里丹.朱徽;王晓路译.女性的奥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69)]]在哈斯盖尔和罗森的反映论理论研究中,她们假定电影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中对妇女的描绘反映了社会是如何对待妇女,这些描绘歪曲了妇女的“真实”面貌和她们的“真实”要求,她们并相信“进步”是可以取得的。[[[]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321)]]由此可见,当电影对一种女性形象进行反复渲染时,会导致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制造形象”的错误倾向。例如,在以往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往往男性角色的形象千差万别难以分类,而女性角色的形象则很容易分类。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大都可分为大地母亲、女巫(代表邪恶)、纯真的少女等。人们在长时间电影的浸染下,往往会深受影响。比如,人们认为母亲就应当是宽容的、和蔼的、亲切的、任劳任怨的形象。但在《春潮》以及《性别为本》两部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都打破了传统程式化形象的设定。在电影《春潮》中,在家庭中作为母亲和姥姥的纪明岚打破了以往母亲的形象。在影片中,她对女儿充满了埋怨和咒骂,对外孙女也充满了不耐烦的抱怨,将作为母亲自私丑陋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观众。在《性别为本》影片中,作为女主人公的鲁丝·巴德·金斯伯格并未遵从传统女性定义成为家庭主妇,在那个充满性别歧视的年代她仍然毅然决然地追求成为一名律师的梦想。电影《春潮》和《性别为本》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对传统程式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打破。根据近些年来中国进口的女性主义赛博格电影来看,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一反作为男性欲望对象的刻板印象,以独立、超能、坚定、执着、有担当的超级女英雄形象出现。[[[]颜小芳.女性主义、赛博格、符号学与社会主义革命——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的批评[J].文艺论坛,2019(05)]]例如《阿凡达》中的纳美族公主、《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阿丽塔等。女性主义电影的热潮,也从正面反映着我国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于传统女性形象观念的打破。
三、男性角色:男性话语的隐形
        在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的文章中,曾指出在一个被性别不平等所支配世界里,观看的快感已经分裂为两个方面:主动地/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英]劳拉·穆尔维.周传基译.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12)]]在当时好莱坞的影片中,多是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但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性电影逐渐崛起,电影中女性的话语权得到重视。中国电影《春潮》与美国电影《性别为本》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男性为配角的女性主义电影。电影《春潮》的主要角色是纪明岚、郭建波、郭婉婷三位不同年代的女性,电影中其余的男性角色的形象都是相对比较模糊。同时,导演有意的对影片中男性的话语权进行了一定的弱化处理。在影片中,郭建波的音乐家男友也只作为女主释放压力的存在,并没有对女主有直接干预的话语权。在电影《性别为本》中,作为女主丈夫的男性话语权也进行了淡化处理。无论是对于女主鲁丝·巴德·金斯伯格上哈佛大学的决定以及在毕业后的职业抉择也并未有较多的干预。在这两部影片中,女性是作为叙事的中心,不再只是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而存在。影片通过对传统男性视角的突破,向观众展现了女性真实的个体生命情感。
四、结语
        《春潮》和《性别为本》作为两部女性主义电影,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电影传统进行了逆转。首先,在电影叙事上,这两部女性电影都将女性放在主体位置,不再是作为一种奇观,用来观赏的客体。其次,影片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打破了传统程式化的形象定义,不再作为男性欲望的传统刻板印象。最后,在两部影片中,导演都有意的对影片中男性的话语权进行了一定的弱化处理。影片均通过女性的主体视角、女性的成长经历揭示了特定年代、特殊环境中各种不同女性的心理和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对于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女性情感的表达均体现了较为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