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梁超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梁超
[导读] 现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口的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已很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再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规划及建设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梁超   山东 271018 

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口的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已很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再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规划及建设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海绵城市以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市政给排水设计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第一步,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单位应深入贯彻推进海绵城市系统的应用、升级、优化进程。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有效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能够强化内涝防治及水资源再利用的效果,使市政给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作用。
        1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指在降雨时收集雨水,并对其进行净化和储存,减少城市地上排水,在降水量小的旱季为地表补充水分,维持水循环的正常进行。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维持良好的水循环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水循环可在生态循环中作为动力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推动氧气再生成。良好的水循环是确保生态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为了提升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降低施工成本,满足行车要求,须确保路基的稳定、路面的平整。积水会导致路面受损,降低路基的强度,为道路安全埋下隐患。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硬质化道路持续增多,城市中裸土面积越来越少,导致积水难以排放,影响了水循环的正常进行,雨季时雨水的聚集会造成城市内涝。将海绵城市概念与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相结合,可促进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有效利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开展科学有效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2.1设计给水系统
        在城市给排水设施的设计阶段,应首先考虑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水源、降水量等信息,根据各季节的降水量,确定给排水设计的工程内容,以确保实施内容与降水量匹配。在设计阶段应考虑某些水源分布不均的地区,以实现合理水源分配,力求优化给排水设计,增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2.2设计排水系统
        (1)探寻正确的治城市内涝策略,在正式开始设计前,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有关水源和地质的信息,确保后期设计工作有据可依。(2)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雨水排放应同时开展设计,应结合城市状况排放污水、雨水,建设排水系统的原材料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引进先进建设技术,提升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延长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3)在设计开始之前,应调查该区域的污水量,通过计算得出与污水相关的数据,为设计排水系统提供依据。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道路给排水设计
        有些城市没有总体规划,道路局部设计缺乏专项规划,并且用于建筑的材料在水环境下的渗透性也不佳。将城市海绵概念应用到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如摊铺使用具有良好快速渗透性的基础材料,使地表水可以快速渗透到土壤中并补充各种浅层地下水资源。在路底撒上防水材料,并在背面铺上高渗透性道路沥青和混凝土等基础材料,使道路路面的水可以沿着地形从道路旁的水沟中流出,并进入地下水资源系统或周围的绿地,防止路水腐蚀道路,同时有效利用水资源。



        3.2城市绿化建设
        为了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对周围绿化进行具有海绵城市特色的设计。城市公园的绿化不仅维护了地下水资源,还具备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海绵概念的应用,保证与城市绿色建筑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在干旱季节,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水经处理后可用于环境绿化和维护,促进城市的绿色规划和建设,并通过可持续和循环利用城市水资源,积极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3附属设施附
        属设施的功能是辅助道路排水,包括路肩、边沟等细节部分。在设计阶段,应合理选择建设材料,控制各原料间的配比。以往的混凝土路面等易造成雨水积蓄堵塞,且净化雨水的效果不如预期,在实际建设这些附属设施时,可适当采取措施,加强雨水净化和回流的效果。路缘石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分为平缘石、立缘石两种类型,结合路缘石铺设布置排水口和集水口是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步骤。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两类路缘石间选择更合适的排水和集水口,防止下雨产生积水,确保雨水流入地下及绿化带。
        3.4与城市绿地的衔接
        城市绿地形式包括下沉式绿地、草沟等,根据地形的不同,绿地与道路的连接方式存在差异。(1)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须加强基础设施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储存雨水、利用雨水的功能,上述功能可通过科学放置排水管道实现。(2)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须加强基础设施排放雨水、避免雨水堆积的功能,可借助雨水的截污净化技术实现上述目标。(3)对雨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合理收集初期雨水并进行净化,治理污染,借助绿化带或草沟实现上述目标,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绿地、饲养家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5统筹规划,建立合理完善的市政排水体系
        项目立项后,设计单位单位须全面开展统筹设计工作,借助海绵城市的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排水体系,利用绿化带、机动车道等地的透水性,及时消除积水,更好地回收雨水,且在处理后可再次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建立科学健全的市政排水体系,设计人员须开展细致、周密的统筹工作,合理布局,在建设新设施的同时加强老设施的功能,使新老设施联合发挥作用,构成相对完善的市政排水体系,促进城市生态建设,确保其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题之一,能够促进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提高及完善,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居民幸福感。只有坚持以合理规划、设计为原则,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上升到评估现代化城市及文明城市层次上来对待,才能不断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市政给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序运行的基础,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提升城市节约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循环使用程度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梓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04.
[2]丁锡峰.“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231-232.
[3]陈龙.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83+86.
[4]任永刚,梁鹤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冶金丛刊,2019,4(4):199-200.
[5]俞立红.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112-114.
[6]王有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21):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