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研究 热娜古力·吐达洪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热娜古力·吐达洪
[导读] 目前,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方便大众,提升个人知识储备能力,还能开拓大众视野,提升素质。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用全新的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全面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将为阅读带来便利。

泽普县奎依巴格乡人民政府文化站 热娜古力·吐达洪   新疆喀什  844803

摘要:目前,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方便大众,提升个人知识储备能力,还能开拓大众视野,提升素质。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用全新的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全面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将为阅读带来便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研究
        引言
        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便于使用者更快更精准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图书资料,就需要加强对于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其中作为核心的图书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完善和创新,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飞跃。同时,能够扩充图书馆的服务类型,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检索的发展需求。在全球“互联网+”传统行业迅速融入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非常的迅速,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同时日常行为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信息搜索的需求,因此“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应用显得势在必行。
        1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内资料管理的现状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动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上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发展更进一步。因此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资源丰富,更可以为人们带来便捷,满足各类知识需求的人获取信息。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图书馆建设不再只是书籍借阅,还包括对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网上图书馆的运营。电子图书馆包含的内容丰富且通过物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能更好地传扬文化精神。但目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
        2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的落后
        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工作观念和态度存在较大的问题。图书馆本质上是用来存储信息,通过妥善的管理方便使用者进行查阅。在实际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将图书和资料进行相应的陈列后便不管不顾,对于使用者进行严格繁琐的借阅手续审核,极大的影响借阅者的再次借阅的动力。同时,使得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的信息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帮助,资料管理意识不强,使得图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2“互联网+”转型经费得不到支持
        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应用“互联网+”需要进行网络图书馆平台的搭建以及搜集大量的电子读物,同时还需要进行互联网图书资料数据库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图书管理转型较为困难,在各个层面上停滞不前。由于网络图书馆平台资金的匮乏,使得网络图书馆在数据库规模较小,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无法提供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搜索设计,借阅者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借阅者的阅读兴趣和再次使用的可能性都是较大的打击,网络图书馆平台简陋和落后的设计使得图书管理效果仍然不理想。
        2.3大数据影响下的“互联网+”图书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影响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人们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媒介去获得信息和分享信息,各个平台也都在不断传播和分享着信息,同时手机、电脑、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进行随时随地的借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由于智能推荐以及分享信息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借阅。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改革与创新措施
        3.1加强对信息重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对于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来说,创新与改革的动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管理层面提高重视,完善和优化制度,持续加大对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才能够让公众图书馆进入良性发展的环境中。其中,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需要做好投放前的规划以及统筹,明确所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建设方向,根据读者的大数据信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并从内部的工作环境上,打通采购、打印、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共享等多个环节。图书馆需要成立专门的大数据处理部门,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对现有信息统一管控进行归类分析,加强对图书馆顶层设计的关注。除此之外,图书馆也要增加现代化设施,例如,让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内完成自助阅读,或者通过扫码、刷脸的方式获取服务,增强公共图书馆的人工智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3.2强化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确保资料信息安全
        由于公共图书馆也担负着一定的信息储存职能,所以,图书馆内所保存的书籍、报刊等信息都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读者的用户信息、使用习惯、个人资料等,也要纳入公共图书馆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中。对此,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从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认知,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开展安全建设工作。例如,在硬件方面,要选择优质、高性能的计算机以及管理系统,软件方面则要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定期对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以及维护,建立防火墙、设置密码锁,针对图书馆网络中出现的接入点异常问题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检测和杀毒,全方位保护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料。此外,也要避免数据和信息的丢失,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料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尽快恢复运行。
        3.3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优化图书管理制度和机制
        管理系统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模块,完善的管理系统可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管理能力,尤其利于大数据的捕捉和分析。对此,公共图书馆要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系统层面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管理以及运行能力,加大公共图书馆中数字图书馆的储存量以及计算机承载能力。此外,图书馆也要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拓宽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的渠道以及方式,丰富读者的数据阅读维度,简化检索环节,优化管理细节,公共图书馆可以使用电子查询、意见反馈、交流互通等方法,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服务的项目。管理系统应当是一个全面的信息处理模式,在流程和细节上都要关注到位,让读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公共图书馆的移动端开展阅读,享受更便利的阅读体验,也需要渠道将自己对公共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平台中。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公众微信平台搭建和读者的交流平台,在订阅号中定期发布图书馆动态,或者让读者在移动端领取电子会员,以积分的方式获取更多阅读机会以及服务项目,这些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以及方式方法都能够让大数据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深度绑定,也能够促进图书管理工作实现高效规范发展。
        结语
        图书馆服务作为数据图书馆的核心部分,不仅是价值的体现,更是科技发展的实践应用。技术人员的培养促进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全面保护图书馆信息安全,为阅读新模式开启新的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大数据公共图书馆会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令读者拥有更广阔的信息资料库,实现信息共享,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146-147.
[2]吴青山.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浅谈[J].中国民族博览,2020(14):243-244.
[3]王丽慧.关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20(18):247.
[4]李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5):170.
[5]刘传杰.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5):159-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