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的维护措施 孙兵1,周彤1,王未1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孙兵1,周彤1,王未1
[导读]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通信电源属于电力通信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故障问题的预防和维护。

1.国网北京信通公司,孙兵1,周彤1,王未1     北京 100176

摘要: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通信电源属于电力通信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故障问题的预防和维护。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通信电源;故障;维护措施
        引言
        随着电信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的容量、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大。通信电源是通信传输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为通信传输、通信接入、线路保护等设备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不间断直流电源。通信电源是通信工程正常化、高效化运营的基础,基于众多层面的需要,获得了广泛应用。
        1通信电源技术意义
        在通信电源领域中,采用先进和自动化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来管理通信电源功率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集中监控的目标是远程控制、测量和控制分布式电源。通过集中控制,可以起到实时监控设备,进而全面了解设备的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和故障,从而提高了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各种电源监控系统的使用,并且结合了现代化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当前,通信行业中的许多国内外制造商已经实施了各种监控方式。
        2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的维护措施
        2.1做好通信电源系统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首先,需要强化相关管理制度,做好通信电源检修现场与设备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核实直流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还要分析电池熔丝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保证蓄电池组的容量,满足相应的供电需求,如果存在2组蓄电池供电,出现同时投运的情况,需要设定告警传动试验。系统管理、维护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检查危险点的辨识是否到位,以及措施、方法是否到位,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提前设定通信电源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案,强化操作监护、软件监控,防止因为人为疏忽、管理缺失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需要不断提升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水平,定期做好通信电源设备、系统的改造,引入更多新的通信电源新技术,完善告警监测手段,规范相关的监测内容。除此之外,需要做好隐患的整改工作,分析通信电源是否能够满足相关配置,比如“双电压”配置、电压防护配置等,提升蓄电池性能标准,让蓄电池容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通过全面的隐患整改、排查,对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的情况实行整体把控,提高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2.2交流输入缺相的维护
        监控单元或者是后台报交流输入缺相的过程中,若是确定交流真正存在缺相的情况,则无需关注;若是交流并未缺相,仅仅是检测存在问题,应该考虑交流变送器存在着明显的故障。可以适当的运用万用表测量变送器的端子,明确其是否存有3V左右的直流电压,若是并未存有这样的情况,则证明交流变送器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了被损坏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异常状况,应该及时的将该端子的检测线合理并入至其他两个端子的任意一个。想要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合理的手段是更换交流变送器。在更换交流变送器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断开电源系统的交流电并将监控单元的电源及时地关闭,避免对人身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是直接烧坏交流变送器。在实际更换的时候,若是连接线上缺乏对应的标识,需要在拆除交流变送器前做好相应的标识处理,避免在实际安装的时候受到严重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的不便条件。将交流变送器及时地安装到位之后,应该检查连线的情况,在确认没有任何失误的情况下,将交流电及时地传送,打开监控单元的电源。对于交流显示的电压应该与具体测量的情况加以对比,明确是否相符,如果存在着不相符的问题,需要立刻采取应对方案。



        2.3健全温控机制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导致通信电源频繁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在于温度异常。故而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需要充分建立完善的温控机制,有效实现电力通信网的全方位维护,尽最大可能降低故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温控机制具体指将合适的传感器和先进设备引入到电力通信网的运行过程中,实时得到温度在各阶段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温度变化规律和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层地分析,从而更加精准地调节温度,确保电力通信网的相关设备和通信电源始终处于一个优良的环境之中。针对温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相关负责人可积极借鉴物联网技术的优秀应用经验,将温度传感器科学合理的设置到电力通信网的运行环境之中,以便能够全面收集电力通信网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数据,且能够在物联网的操控平台上得到相应的温度变化数据,然后借助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分析,明确造成电力通信网中温度不正常变化的具体原因,以此来对温度进行远程控制和合理调节,让电力系统的通信电源和各种设备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之中,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电力通信网的通信功能、通信可靠性,最终显著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有效降低运行隐患。
        2.4蓄电池放电实验容量测试技术
        在蓄电池运行期间,极易出现部分电池能效下降或者失去能效情况。为了保证蓄电池维护作业及时开展,维护人员应在每间隔3个月进行一次蓄电池漏液、鼓胀、连接锈蚀、电压失稳、温度超标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每间隔12个月进行一次放电实验容量测试。测试前,需要准备好与蓄电池容量相符的放电测试仪,对发电机组状况、燃油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同时结合区域市电供应规律,选择停电率较低的时期充满蓄电池,做好实验准备。进而拔除被测试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中一组蓄电池保险并断开正极连接线,促使蓄电池脱离以往系统。依据相关规范关于接线图的要求,将放电测试仪安装在被测试蓄电池两端,设定恒定电流放电(10小时率),以蓄电池端电压为43.2V为放电截止条件。从放电开始到截止时间达到前,进行蓄电池温度、单只电池电压、端电压的逐一记录,并每间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每只电压、温度的测量。最终判断蓄电池容量是否超出80.00%额定容量,若超出则合格,反之则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蓄电池,需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更换。
        2.5直流输出电流问题
        如果直流电流显示存在着明显的不正确问题,应该从以下不同的方面加以考虑:(1)显示值和实测值比较的时候,反映出偏大或者是偏小的情况,应该考虑电流传感器的斜率存在着选择不正确的问题,在监控中应该适当地将斜率加以调整,保证其达到适宜的情况;(2)电流如果显示存有异常的问题,较大电流、电流值不稳定等,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针对于使用分流器进行电流检测的设备,应该考虑其检测通道不理想导致的该类情况:首先,分流器两旁的检测线存在着接触不良的问题,可以及时将监控单元的电源关掉,将检测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保证焊接得当;其次,检测线接插件插针存在着歪斜和接触不良的问题,可以适当运用镊子类的工具校正歪斜的情况,或者是进一步插好接插件。
        结语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通信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通信电源作为最为关键的基础设备,电力企业必须有效强化通信电源的维护工作,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赖真豪.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的故障分析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4):26.
[2]张一伊.探讨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与维护[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0.
[3]郭莎莎.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与维护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5):38.
[4]朱潇.对于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的分析与维护[J].信息通信,2019(10):197.
[5]李波.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故障的分析与维护[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