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品标准化探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王昌芳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下   作者:王昌芳
[导读]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对食品安全的规范,然而,有些商家利用法律盲点通过制假获取利益。因此,为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需对当前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政策来加以规范。

青岛海之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王昌芳    山东省青岛市  266580

摘要: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对食品安全的规范,然而,有些商家利用法律盲点通过制假获取利益。因此,为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需对当前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政策来加以规范。
关键词: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升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1食品质量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
        1.1食品检测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自2015年颁布《食品安全法》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抑制,但是新的法律问题随之而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和各基层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控,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抑制。
        1.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缺陷
        在进行食品检测时,我国的检测技术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如三聚氰胺问题就是在检测技术存在的漏洞时的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依旧沿用以往的管理制度。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助才能推进,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责,加上试用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就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在食品检测时,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不足,导致食品最终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差。
        1.3经济利益背景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由于个人或企业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最大化,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在食品加工环节添加保鲜剂,在销售环节,有一些个人和不法商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不予重视,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2食品质量安全的特点
        2.1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
        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中,食源性疾病是重要的形式之一。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涉及面和突发性的因素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了保健体系的负担,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较为直接。而很多发展中的国家,由于食品加工处理不当,造成了交叉污染,从而破坏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食用不安全。随着人们对饮食和食品生产模式的改变,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因此,消费者出现食源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当前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杀手。
        2.2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由于有害微生物的增多,消费者出现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在增加。根据当前WTO的相关统计数据可知,许多国家已有1/3的人由于食用了沙门氏菌,出现了肠出血,空肠弯曲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结合相关检测数据可知,我国每年由于食物以及饮用水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已占万分之五,即便如此,根据专家预测,很多发达国家在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数据报道中存在漏报情况,而发达国家则占95%。
        2.3转基因食品生产链
        转基因食品成为当前全球争议最为广泛的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以及自然环境有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在第五十三届世界卫生会议中决定将转基因食品工程列入公共卫生领域中,要求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影响,需要补充相应的科学根据,第一次成立了一个DNA技术生产食品评价体系。


目前WTO正在结合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活动,针对转基因食品生产链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传统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成立了食品安全性健康受益环境影响的基准体系以及社会经济效果等进行评价的基准体系。
        3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生产体系
        我国应不断地加强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法律基础,在各个部门统一调配下,规范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列入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通过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在线网络平台食品安全检测及网络体系研究所,从而有效保证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3.2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市场有不同的产品,其具有不同的特性,使得食品安全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管理。建设依靠市场主体通过维护消费者的自身权益为基础的规范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横向纵向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配套的设施,政府和企业应逐步建设食品关键控制点的预防体系,从食品生产到食品上桌进行全程把控,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制度手段与行政手段多结合的方式。食品生产企业的类型和经营行为与其他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类型,市场取向从生产线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有些食品生产企业可能会选择违法的方式获得利益最大化。食品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对食品生产的把控,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等。食品生产企业应做好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加强相应的管制行为,让消费者在辨别食品安全的同时能享用高质量的食品,从而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程度。为此,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建立让消费者承担得起的合法权益维护机制。对于食品供应者应该做好食品种植安全责任划分,生产企业则应该落实好食品安全的管控。
        3.3致力于食品质量检验体系的完善
        随着市场监管管理机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应切实注重质检资源的整合,以从根本上促进食品快检能力的提升。在质检工作中,需要注重明确分工,做到职责清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风险评估制度得到高效落实。食品安全问题与国计民生有关,在食品安全法律中对执法主体的执法细节进行明确的同时,还要对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完善,确保风险评估制度得到落实。尤其是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需要切实注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并对高风险食品做好管控,确保风险评估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使评估内容得到完善,从源头将食品安全潜在隐患消除。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从食品的生产环节开始,到加工、存储和采购、运输与销售等每个环节,均会影响食品质量生产,任何一个环节均可能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需要加强食品供应链环节把关,对食品所处状态和加工环节以及运输温度和存储条件等可能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全程记录,促进食品安全追溯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召回渠道,既要对食品召回主体进行明确,又要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并加强对其的抽查和处罚。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布问题食品检验报告,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更新食品安全标准,既要强重法的方式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建设,要真正落实好群众生命安全的维护工作,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工作态度,并且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源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徐乐君.食品标准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相关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3):160.
[2]刘阳.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0(6):192.
[3]胡君,夏宇宏,黄伟,等.疫情影响下食品企业的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市食品企业调研[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0(5):54-59.
[4]黄军根.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食品安全治理标准化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质量探索,2020,17(1):11-15.
[5]徐金海.政府监管与食品质量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85-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