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下   作者:叶权锋
[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地基属于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本身具备持力层的作用,而压实度是动态性检验地基基础性能、明确基础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一项基本指标,一旦压实度较低的话必定干扰到建筑结构自身性能,难以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拓展工程使用寿命。

河源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  叶权锋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地基属于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本身具备持力层的作用,而压实度是动态性检验地基基础性能、明确基础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一项基本指标,一旦压实度较低的话必定干扰到建筑结构自身性能,难以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拓展工程使用寿命。当前阶段,实施建筑工程基础压实度检测作业期间,包含的检测方式是非常多的,具体表现为灌砂法以及核子密度仪等多方面,灌砂法因为优势极高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精准度高,灵活性高。所以,将灌砂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检测中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促使建筑工程安全开展。本文以工程案例为主,结合灌砂法的作用全面论述了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对其的实际应用,在发挥出灌砂法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和稳定性,促使建筑工程作业安全开展。
关键词:灌砂法;在建筑工程检测;方案;应用要点
        基于城市化运行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对于建筑工程建筑质量提出了极高需求,其中,建筑持力层基础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软土地基分层回填展开了重点探究,通过实施灌砂试验操作的方式分析了不同层数对于压实度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在比较含水率以及干密度的基础上确保地基质量。
        1、工程案例
        以某城市建设项目举例说明,该项场地地段为回填区域,地势呈现出了北高南低的现象,通过对其进行勘察以及相关室内试验资料可以看出,场地地基土表层是人工堆填而成的素填土,粉土和卵石形成了自然地基土。其中,有关于该项项目地质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素填土。素填土的层厚度为0.4~6.2。本身特征表现为灰黄色、黄灰色等,中间伴有砖块以及混凝土块和植物根,土质不具备均匀性,没有有效压实,结构具备松散性特征,局部包含了诸多建筑垃圾杂填土。②粉土,其层厚是3.0~。依照基本的地基资料,场地内没有全新活动断裂经过,场地内尚未有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地质灾害等,也没有布设地下防空洞,本身有着极高的稳定性,适合进行建设。各项建筑物的±0.000m标高以及基础埋深领域中的地质条件结构极为疏松,变形程度极高,难以当成持力层应用,根据判断来看,建筑物不可以直接对天然地基中的浅基础方案加以应用,应当采取换填方式处理地基。在开挖基坑一直到对换填高程加以设计,将性能良好的砂卵石落实于回填压实操作环节中,一直回填到基础垫层底标高位置,实施灌砂实验方式增强换填压实质量,确保换填在垫层承载力检测试验符合要求以后再次实施基础垫层施工。对于砂石换填来讲,一般是把基础底部软土替换为砂石料,将其当成建筑基础的持力层,该项方式产生的作用良好,有利于增强地基承载性能,确保变形特征与基层承载需求相符合。实施分层回填以及压实作业的目的是在根据持力层朝下传递基础应力,应力处于相应角度中逐渐朝着持力层拓展,但是每经过一层持力层的话相应的能量也会被消耗,持力层的应力随之降低。
        其一,避免建筑物沉降受损。当建筑物基础下方持力层不具备均匀性的话,必定增加建筑物出现沉降裂缝现象的概率,导致建筑物稳定性受损。砂石垫层结构有着一定的均匀性,承载性能极强,抗变形能力远远超出了软土,所以,把砂石垫层当成持力层有着极高作用,可以降低建筑物沉降变形现象的形成。
        其二,强化地基承载性能。结合探究来看,地基抗剪强度和基础承载力大小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两者相互作用,砂石垫层抗剪强度是非常高的,原状软土抗剪强度则是处于较低的状态,所以,需要有效挖除建筑物基础中的软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地基承载性能。
        其三,加快了地基基础排水固结速度。对于工程基础下方地下水位来讲,埋设位置是非常浅的,地下水的形成加剧了地基软土受破坏力度。换填成砂石垫层以后有着极高的排水导水效果,可以将其当成一项排水通道,确保地基下放的孔隙水被快速排放出去,进而强化建筑物基础下面软土层的固结性。



        2、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对于灌砂法的应用
        2.1灌浆试验操作
        其一,所谓灌浆法,主要是应用粒径0.3~0.6mm比例的砂实施相关试验作业,从相应高度中逐渐落入试验洞内,在保持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检验试验洞的实际体积,其实是标准砂换成试验洞中的骨料,结合骨料含水量合理计算在试样的干密度。
        其二,计算试验换机。首先,将标定罐装满水,检测标定罐的实际容积,在储砂桶内储存质量是m1的砂,灌砂筒防止于标定罐内,开启开关使砂流出,一直到筒中的砂不再流出去位置,闭合开关,获取筒内剩余的砂质量。首先,在相对平坦的表面放上基板,将装着量砂的灌砂筒放在基坑中间圆孔内,开启开关使砂流进基板孔内,保持地面整洁性,把基板重新放到原位取样,对于取出的样品来讲,必须放到塑料袋内,以免产生不良水分蒸发问题,取样到下层材料上面层,禁止和下层材料相互混合到一起,在取出的样品内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材料,检测具体的含水率,试坑内归放基坑,灌砂筒放到基坑中间,砂流到试坑内,在砂不会流出的情况下,关上开关取出灌砂筒。
        2.2试验结果
        该项试验一般是在对各层换填材料实施灌砂实验操作。结合基本试验操作来看,含水率伴随着填层数的增加而逐渐缩减,产生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天然土含水率和回填砂石料相比较可以看出要低出很多,基于含水率的降低,压实度也跟着下降,由于回填料含水率下降,所以使砂石料的摩擦阻力提升,导致回填料压实度逐渐下降,对于砂石料内的水来讲,本身在砂石颗粒之间有着极高的润滑作用,可以强化回填料本身的压实程度。
        3、操作流程
        其一,正确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量砂的质量,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对于砂来讲,必须是清洁、干燥、均匀砂,明确规定粒径为0.25-0.50mm。在量砂制备期间,必须遵循标准要求实施制备,并且完成充足的准备以后,预留出合理的时间,保持和空气湿度的平衡,不然的话,一旦量砂的含水率变化以后将直接影响试验数据的精度。在建筑工程期间上,发生了检测任务紧张时,量砂和泥土掺和到一起以后,实施清洗、过筛、烘干作业,合理注意量砂的实际放置时间。重复使用量砂重复期间,必须将量砂晾干,规范性处理,以免影响量砂的松方密度。在具体操作中制备充足的量砂,禁止重复使用,假设重复使用时,提前准备0.5mm和0.25mm的筛,对量砂过筛。
        其二,与此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必须全面保持量砂与试筒在试验过程中不能够更换,如果更换其中一样的话,应当依照实际情况重新标定量砂密度。
        4、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基于换填层数的增加,含水率逐渐处于相反状态,对于干密度和层数来讲,呈现出了相应的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含水率降低,增加了回填料和石料之间的摩擦阻力,压实程度下降。其中,在处理软弱土层过程中,砂石料换填技术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高的,灌砂试验属于基层压实度中的主要检测方式,在砂石回填压实度控制方面有着极高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信豪杰,景兰田,王利军,杜文龙,杨李雷.灌砂法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03):239-240.
[2]许渊,朱亮.灌砂法现场测试土密度和压实度置换材料的选择[J].天津建设科技,2020,30(02):60-61.
[3]程苹.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4):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