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路基路面设计探究 申世雄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下   作者:申世雄
[导读] 目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也在稳步增长。路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载体,路桥的适用性和整体质量关系到人们在路上的安全。本文探讨了道路和桥梁基路面的设计。

4414211991021***38   申世雄

摘要:目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也在稳步增长。路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载体,路桥的适用性和整体质量关系到人们在路上的安全。本文探讨了道路和桥梁基路面的设计。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基路面设计;探究
        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加倍努力建设道路和桥梁。但目前,道路桥梁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路桥沉降尤为严重。因此,在沉降段的路基和铺装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该段道路设计的效率和可行性,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建设,为今后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非常有必要为路桥沉降段的路基和铺装提供合理的施工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路桥建设项目的发展。
        1道路与桥梁的路基
        1.1道路与桥梁的路基填充设计
        在公路建设中,地基的施工质量对公路的安全性、承载力、耐久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的建设尤为重要。路基填充材料和压实程度决定了路基的强度和路基的稳定性。以下类型的土壤不能用于填充地基层:直径大于10厘米的土块、草木根系土壤、冻土、垃圾土、腐殖质土、淤泥、盐渍土等。底层是路基的基础,路基建设前必须对底层技术质量进行检查。检查路基含水量,检查阻力,避免积水。如有积水应及时清除干燥。下层不应有淤泥或杂草,施工前应清理干净,以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路基是高速公路的基础,底层是路基基础,要做好底层,保证工程质量。在新的路基填充技术中,引入了新的路基概念。路基是指路面结构水平面以下80厘米的部分,分为上路基和下路基两部分。它是路面的基础。道路建设规范明确规定了基层填料的选择,并给出了量化标准。与较稳定的材料如粗粒材料混合可提高填充材料的强度。施工前,应规定提前做好施工准备、设计测绘、审查试验等工作。建造。在路基搭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道路施工规范的规定,严格控制荷载质量和用量,确保施工质量,为以后的施工打好基础。
        1.2道路与桥梁的路基压实设计
        在道路建设规范中,对压实程度作了明确规定。规范规定,公路下表面以下大于80-150厘米的回填土的压实度要大于95%。路基压实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路基压实的程度影响到已建成公路的提升、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和验收时必须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由于路基由填充材料、水分和空气组成,特殊路段应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下面我们将讨论和分析两个特定领域。潮湿区域含水量高,很难压实,对于这些区域,我们主要从减少含水量开始。目前有两种比较全面的建设措施。可以使用混合填充材料,即将生石灰混合到填充物中。也可以使用新的吸水材料。这两种方法都经过实践检验并在湿地中使用。而且,他得到了想要的效果。含水量过低的黄土地区也难以压实。含水量太低,可塑性太低,颗粒不易压实。当这些区域有大流量的水时,很容易使路基变形并损坏道路。对于此类区域,在压实前应适当均匀增加含水量。遇到老黄土路段,土壤含水量难以增加,不易破碎,故填土时不宜用老黄土作回填土。对于黄土路段,不仅压实过程困难,还要注意黄土巷道的排水。黄土的土质对压实程度影响很大,遇水易变形,因此黄土地段的排水施工更为重要。
        2道路与桥梁的路面
        2.1路面类型
        我国的路桥路面主要有两种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这两种类型的路面是最著名的沥青路面是指在公路下层的矿物原料中加入沥青结合料,建造各种类型的路面。煤焦油和石油沥青路面的主要沥青结合料。沥青路面的优点是非常平整,具有很强的防滑性能。


沥青路面的颜色与各种交通标志形成鲜明对比,降低了因标志模糊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率。由于沥青路面铺设的优点,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我国直到1920年代才开始在少数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上使用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成为我国道路和桥梁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又称刚性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面层材料的路面。水泥路面主要具有强度高、夜间行车方便、防滑性好、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2.2道路与桥梁路面的设计要求
        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是路面设计的重要依据,最后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比选。在设计时,应注意城市建筑条件、建筑材料来源、维护条件、安全使用等方面,尽可能满足功能需要,经济合理,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原则上,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材料、便于施工的原则。
        2.3路面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在许多现实生活中,根据规范发现,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和坍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路面容易出现车辙、拥挤、坑洼等现象。设计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方面目前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主要由设计挠度值决定。在价值方面,往往没有对交通量进行专门调查,缺乏定量分析,设计深度不足,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甚至路面性能较差。一方面路面结构组合的选择。沥青路面破损往往是基层与垫层组合不合理造成的。该设计在道路设计部分没有考虑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这些都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有部分松散的土壤。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松散土壤的处理,而忽略了丰富的地下水,对地下水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大多数路桥设计没有经过全面审查,主要是根据道路等级、气候、材料、道路体积、交通和其他相关经验提出的结构组合和厚度。没有量化设计,忽略了特殊部分的设计。另一方面材料参数的取值。在实际工作的设计中,设计单位无法通过进行路面材料试验来确定材料参数。设计阶段的材料参数只能根据规格来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参数是不同的。是的,规格中给出了范围的值,在选择上比较随意,同时也存在偷工减料、造成质量缺陷的隐患。
        3道路桥梁路面设计
        3.1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
        路面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沿线地质、气候等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并根据设计路段的交通流量、特点和位置、交通水平进行整体设计。力求符合设计路段实际情况的路面结构。
        3.2路面结构厚度和类型的确定
        对于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详尽地综合考虑相关研究资料,进一步提高设计校核指标。考虑到交通量问题,需要根据沿设计路段的城镇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分析,确定设计路段的累计等效轴数。在对道路起步时的设计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后,确定路面结构的类型和厚度;通过分析路基竖向压应力与重复荷载次数的关系,可以控制车辙问题;水平拉应力可以反映沥青路面开裂的问题。设计时应注意道路设计段的温湿度、当地气候环境因素。通过建立一个持续改进路面结构的设计,控制指标体系。
        4结束语:道路与桥梁路基设计需要深入、全面的研究,关系到设计路段城市交通的安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基于此,道路和桥梁的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改善道路质量,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国道路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进,郭壮.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20(06):80.
[2]陈忠良,王方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分析[J].地产,2019(17):60.
[3]刘忠良.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J].四川水泥,2019(06):319.
[4]唐凡.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19(0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