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电气与土建施工配合建议措施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8期   作者:郑远
[导读] 当前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给电力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郑远
        身份证号码:652222199504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巴州  841000
        摘要:当前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给电力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践中为了确保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状况的良好性,则需要考虑相关的建议措施,落实好具体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文章对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建议措施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专业;土建施工;配合;建议措施
        根据电力工程的自身情况及形势变化,在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过程中,通过对建议措施的深入探讨,可使这些专业施工配合效果更加明显,按期完成电力工程作业计划。因此,在细化电力工程施工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应给予电气专业及土建施工配合足够的重视,找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措施并进行科学使用,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及应用有效性。
        1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在电力工程实践中,为了确保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有效性,则需要对它们配合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重视电气专业与土建配合施工,有利于降低电力工程施工问题发生率,避免对其进度、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2)通过对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方面的充分考虑,有利于增强电气设备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性能,更好地促进施工企业发展;(3)充分考虑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也能使电力工程建设与发展有着丰富的技术内涵,实现对性能可靠的电气设备的高效利用,保持土建结构良好的性能状况,为电力工程建设事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保障。
        2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电力设备安装作业,而电力工程安装工程施工涉及到土木工程、给排水、电气安装等多个方面,也可以说该施工环节是电力工程施工中最为复杂困难的环节。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仅仅涉及到电力工程电气专业的工作,对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必然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影响,甚至对于电力工程电气专业方面的工作也难以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在电力工程具体施工的某个阶段若是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专业必然会为整个工程施工带来影响,最终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可以说实现多个专业的协调配合十分有必要。因此,在电力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既可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有效协调,还能够使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高效有序的进行。
        3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建议措施探讨
        3.1施工前准备阶段配合的建议措施
        为了完成好电力工程施工作业,保持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良好的配合状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问题发生率,则需要考虑其施工前准备措施的使用。具体包括:(1)电气专业及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对双方的图纸内容有着更多的了解,提出各自的意见,确保后续施工计划实施中的配合效果良好性;(2)电气专业人员在落实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时,需要对土建施工预留的管槽、孔洞是否合理有效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影响电气管线及设备安装效果,从而为电力工程高效施工及效益增加等提供专业支持,避免给设备运行埋下隐患;(3)在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时,也需要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对电力工程现场情况及建设要求等有着更多的了解,确保施工准备阶段彼此间的配合状况良好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工程施工问题发生的概率。
        3.2施工阶段配合的建议措施
        (1)注重主体结构施工配合。为了增强电力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效果,保持其作业计划良好的实施状况,则需要电气专业与土建对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配合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期间,需要做到:土建施工作业开展中,需要实施好配电箱、排水管道等方面的预留放线操作,充分考虑电气专业施工要求,避免影响其设备安装质量;强化土建施工中预留预埋方面与电气专业施工配合方面的意识,实施好切实有效的施工计划,从而为电力工程主体结构性能优化及施工目标实现等打下基础,避免电气设备运行效果受到不利影响。(2)重视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配合。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在符合电力工程混凝土结构强度及硬度符合规定要求后,可进行砌体工程施工作业。在此期间,需要电气专业施工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预留孔洞尺寸是否合理、位置是否准确等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影响主体砌体工程施工效果;土建及电气专业施工人员也需要对各类管道设置情况、协调施工要求等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为砌体工程高效施工提供相应的保障,避免引发电力工程结构问题。(3)关注地面楼板施工配合。

电力工程土建施工计划实施前,需要对地面中既有的管线敷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自身施工作业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降低管线交叉现象出现的概率。同时,电气专业施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实施好管线敷设中的保护计划,结合土建施工要求,逐渐实现电力工程电气及土建施工方面的配合目标,实现对性能可靠的地面楼板的高效利用,在技术层面上为电力工程施工目标实现及管线应用质量提供科学保障,避免出现管线损坏现象。(4)加强柱梁结构施工配合。通过对电力工程自身情况、电气与土建施工状况等方面的考虑,为了优化柱梁结构使用功能,需要对这方面的施工配合进行思考。在此期间,需要做到:电气施工人员需要了解作业现场钢筋的不足情况,强化与土建施工方面的配合使用,将切实有效的施工计划实施到位,逐渐提高电力工程柱梁结构施工质量。同时,土建施工单位在实践中需要对电气管线走向、设备安装位置等有着更多的了解,从而完成好电力工程结构施工作业,并在均压处理方式的配合作用下,增强柱梁结构施工及应用效果,逐渐实现电力工程结构施工目标。(5)加强接地网施工的配合。在接地网施工过程中,土建人员需要与电气技术人员一起来指导变电站的接地网施工过程,同时还需要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顺利的进行,土建人员需要配合电气技术人员对室外电气设施、进线、母线与接地网连接进行充分的准备,以此来确保主控楼及配电室中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之前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接地网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接地网四周的接地桩进行标记,若是电气测试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接地网电阻不合格的情况,则需要电气人员依据接地桩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解决问题。同时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土建施工人员主动地通知监理单位到施工现场来检查隐蔽工程,在获得监理部门的认可之后方可进行后续掩埋的工作。(6)配电室施工的配合。在进行接地网施工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各个配电室的施工,还需要依据电气技术人员的需求来做好室内电气设备的基础施工,为电气安装人员提供辅助。同时土建施工人员则需要在电气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对室外电缆坑与主控室电缆夹层和电缆竖井进行施工,以此来确保电缆坑排水坡度、电缆支架及接地电阻符合有关电气安装的规范,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设备安装工作做好铺垫。
        3.3施工后期配合的建议措施
        (1)在铺设完二次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之后,则需要土建施工人员与电力安装人员一起将电缆的重要出口进行封堵作业,同时在电缆坑上面设置遮挡物,避免电缆被外界损坏以及在电力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出现电缆着火或者损坏的情况。在主控制及各配电室的灯光照明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电气安装人员必须先告知土建人员电气安装的各个作业细节。另外,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电气作业人员和土建人员及防线员对水平线及隔墙线的位置进行核实及确定,此时电气人员则需要严格的按照水平线与隔墙线来对预埋路线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对灯具的位置、开关插座的位置及高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2)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土建施工人员在进行抹灰作业之前,需要电气安装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对墙上的水平线及墙面线、预留线路进行检查,并按照施工图纸对暗配线路进行检查。同时,电气安装人员需要与土建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土建设施进行保护,以此来避免墙面出现脏乱的情况。另外,在电气人员安装完电气设备之后,土建人员需要对后续施工进行修补,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避免喷浆作业对电气设备产生污染。
        3.4收尾阶段配合的建议措施
        在电气设备安装的收尾阶段,土建施工人员则需要与电气安装施工人员一起来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机械进行检查与验收,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查,对于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损坏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上报及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设备区的主控室与配电间的各个部位进行量化检查,确保电气安装的收尾验收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建议措施的支持下,有利于达到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效率提高、增强施工计划实施效果的目的,避免加大电力工程施工风险。因此,未来在提升电力工程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水平、优化施工方式的过程中,应重视适用性良好的建议措施的使用,促使电气专业及土建施工作业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保持工程良好的效益及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冯卓.水电站工程中电气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探析[J].黑龙江水利        科技,2018(10):158-160.
        [2]戢志雄,曹炎桥.关于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相关探析[J].中国        新通信,2018(19):207.
        [3]周启帆,孔志增.试论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