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7期   作者:陆品燕
[导读]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道路逐渐进入了一个大中维修时期,道路基础设施与维修同等重要,维修日益重要。

        陆品燕
        45042119921210****
        摘要: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道路逐渐进入了一个大中维修时期,道路基础设施与维修同等重要,维修日益重要。为了解决现有道路的维修和保养方面的实际问题,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和工艺优势,对道路维修产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维修和保养过程中被遗弃的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被重复使用,为公路建设及维护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章对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道路正在维修。冷回收技术可充分回收旧道路产生的废物,这不仅有益于环境,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就地冷再生技术,可大大减少沥青路面的沥青、砂石料用量和维修费用。
1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基本特征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利用沥青再生装置将破碎的沥青材料完全集成起来,然后在沥青路面上添加其他材料,以便于混合料和压实处理。作为目前典型的绿色和可再生建筑技术,对旧沥青材料进行综合处理可节省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带来巨大的环境惠益。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需要不断注意以下主要因素:(1)应对公路大规模破坏的能力和处理效率;(二)加大路面加宽力度,确保整体行车服务水平;(3)遵守不同类型路面的标准高度;有效管理横向纵向裂缝,避免严重的反射裂缝。
2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施工前,须做好施工各项准备工作,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复测导线点、水准点,并加大保护力度,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条件。针对施工材料,须在进场前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材料合格。根据再生技术相关规定,在水泥选择方面,可采用32.5号水泥作为基层再生混合料,不宜采取快凝水泥、早强水泥等材料。
        2.2原路面处理
        作为施工作业宽度的一部分,水泥稳定剂应均匀撒布。如果再生层厚度变化过大,水泥稳定剂的混合量容易改变,可能会对冷再生混合的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道路的严重部分,需要事先做好适当的处理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放坡、纵断面等来确保道路的适当平坦性。,并按照保存标准进行处理,以满足质量和粒度要求。
        2.3施工放样
        就地冷再生施工前,为保证道路中心线位置准确,可进行施工放样。可在路两侧设置标桩,根据不同路线情况,标桩间距也应有所区别,比如,直线段间距小于40m,曲线段间距小于20m。
        2.4旧沥青路面铣刨与拌和
        每一再生机操作的再生长度应保证操作的所有任务都能在水泥初始冷凝之前完成。如果工作条件良好,则可以适当增加再生长度,以有效减少横向裂纹。一般再生长度为150 ~ 250米,操作时应及时检查铣削支架和刀头,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5再生施工
        再生机组准备就绪后,便可推动水罐车进行施工。先将原路面铣刨破碎,破碎深度达到底基层,并与外掺料同时进行均匀拌和,拌和深度达到旧水稳定层底部。在整个再生施工中,要指派专人紧随再生机进行观测。随时检查再生机拌合深度,并对水泥、水等含量进行测定,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含量范围。
3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3.1优选水泥作稳定剂
        (1)混合再生料和固态粉状水泥;(2)混合再生料和水泥稀浆。这一背景下,再生结构层收缩裂缝情况频发,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对这种情况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收缩量大小与水泥用量有关。

依据实际工程背景,把水泥稳定剂用量确定为2%~4%,从根本上对收缩开裂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部分材料受水泥影响,收缩量大。当含水量改变时,会影响材料体积,塑性指数也比较高。如果塑性指数在10以上,禁止选用该种方式,要把石灰、水泥混合起来,或者仅使用石灰,以免材料塑性过大;(3)经过碾压施工,干燥之后,失水量越大,收缩开裂程度越大。反之,含水量过低,则很容易造成压实度不足。通常开展碾压施工时,可把含水量控制在1%~1.5%之间;(4)结构层材料经水泥处理后,适当养护,以免材料过于干燥,对收缩开裂情况加以改变。水泥稳定结构层施工结束一星期后,应洒水或者通过铺设沥青层、临时封层等方式,把结构表层水分保留下来,减少收缩开裂情况。反之,如果没有对临时封层进行设置,一定周期内严禁通车。
        3.2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公路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影响了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工作也是各大企业主体最关心的一项工作。所以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公路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尤其是涉及原料的成本问题时,更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保证原始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标准,施工团队应该提前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与供应商保持联系,确保整个施工建设环节中的建筑材料能够供应不断,从而不耽误施工的工期。
        3.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沥青道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机械设备有很多,它们的质量问题直接的影响着道路的施工质量。因此,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护理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械维修和管理部门,负责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损坏维修管理。另建立专门的使用和维修目录,对设备的完整运作情况进行记录。这样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出原因,还能够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沥青搅拌机、压路机和摊铺机都是必要的使用工具,在使用这些器械的过程中,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负责,确保每一台机器的正常运作,也是为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保证。
        3.4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当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计划和设计都已经基本完善后,为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当遇到一些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施工问题时,应该及时商讨解决方案,并将相应的施工指导书和总计划书交给审计人员。为提高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效率,施工团队可以合理地借鉴西方的先进施工经验,但也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施工手法,而是应该从实际的施工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施工操作方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项目负责人要对具体的施工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任务分工,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施工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机制,只有在统筹有序的施工氛围下,才能真正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
        3.5提升设计质量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根本,设计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经济成本、施工周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制定,满足了工程的实际需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优劣程度。所以在工程开展前,工程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审核,在工作期间要对设计方案、图纸进行渗透式的跟进,详细掌握设计方案的内容。通过实际的监管制度来规范设计人员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设计人员在制定设计方案期间,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工程的成本资金、工程规模、测量数据、个人经验以及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站在企业的角度用客观的思维分析方案设计的实用性、合理性,在保证方案合理的前提下发挥设计的经济性,为公路工程节省成本,从而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最大的安全、经济、科学保障。
结束语
        沥青路面具有平整度好、耐久性强、行车舒适等特点,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如何科学、经济、有效地进行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成为了关键。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大幅提升路面性能,就地冷再生技术因其自身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志平.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01):54-56.
[2]骆利志.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35):59-60.
[3]龚海英.公路工程中就地冷再生技术分析与应用[J].居舍,2020(25):59-60.
[4]王凯.浅析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2):116-117.
[5]魏德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2):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