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成
身份证号:43048219860403****
摘要:新时期建筑工程测量已趋于现代化、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调研施工现场数据,同时结合物探技术、红外测量技术的支持校准数据,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由此可见,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凸显出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及价值,利用自动化、红外技术的测量要求进行自动化的工程信息获取及记录,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精度控制;建筑工程测量;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当中的精准度控制具体针对的是建筑施工环节,全面分析施工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从根源上促进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伴随国内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施工提高了对精准度的控制要求,并开始强化控制精准度控制内容的范围。为此,在当前控制工程测量精准度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需严格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相关需求,合理控制数据的测量误差,以此为施工精度准确性提供保障。通过分析数据存在的偏差,严格控制误差部分,大大减少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发生率。
1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直接影响施工过程,因此必须控制施工测量的准确性。首先,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分析土地占用的实际范围及其附近的环境,通过绘制地形图提供详细数据,为建设过程提供服务,并确保绘制地图时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有的话)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精度,根据施工类型明确测量精度要求和承诺误差范围,判断误差是否影响施工,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误差非常有用,并提供直接服务。
2建筑工程测量中精度控制的内容
2.1测图放样的精度控制
测图放样监控中,技术人员可利用自动化控制仪器对建筑工程的环境、生态进行监控,同时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及程序进行数据计算,有利于提高数据统筹和计算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应将局部测定的数据进行监控,再结合制定的比例及建筑形状进行指标放样调整。待设计完成后,测绘工作者可利用必要的竣工测试、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扩建修复,这样可提高测绘的效率。例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测图、放样、变形观测,同时在探讨楼层特点、采样功能、楼层建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指定的测量需求进行数据管理,再利用信息化技术(CAD)进行信息标识,以便凸显出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要求。
2.2工程标高
通过测量跨,可以在项目中获得更高的高程数据,从而直接影响高程数据的准确性或建筑结构中的家庭体验和外观。如果建筑很大,则需要增加标高控制要求。因此,在测量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知识、强有力的测量能力和对工程提升的精确控制。
2.3建筑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环节主要对是建筑地貌的数据进行预测,再结合设定的预测模式评价出可能会出现的危害,从而消除工程隐患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设定必要的预测、应急、控制理论,以确保主体操作模式的质量,这也对消除控制点位的误差参数有积极作用。例如当平方比例预测不科学时,就会导致后期施工精度指标测试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应急控制方案测试中,技术人员应对一线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探讨理论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在必要的标识中做好数据评测工作,以此达到逐渐消除点、线段之间的误差项目,这也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竣工及后期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2.4工程垂直度
在测量专案中,垂直控制也很重要。项目的纵向性是否能满足法规要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
如果普通建筑的垂直方向不准确,则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外墙渗漏、墙上空鼓等。对于高或非常高的建筑,垂直控制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
3精度控制的方法?
3.1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精度和准确度高于传统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成像技术,时间不长,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测量过程。由于人工的不确定性,测量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定的误差,如果误差较高,可能会对工程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允许的。如果测量结果出现问题,则可能会降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甚至可能会发生错误,这可能会导致次要修复、大量时间和高昂的人工成本。因此,通常在中执行建筑工程测量 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测量效率,确保建筑测量精度。
3.2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这种测量技术主要结合了数字成像和摄影技术,可以开发一种新的测量技术,不仅包括图像处理,而且还包括模型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空中摄影测量目标,并在下列情况下提供相应的图像内容伴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数字图像技术的进步逐步推进,摄影技术逐渐走向自动化和数字化。除了上述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测量技术,如红外测量和遥感测量,这些技术越来越多样化,正在逐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4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精度控制措施
4.1确立完善的控制测量流程
工程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各行项目特点作出全面、科学的统计测试工作,再依据施工图纸统计工程测量方案,确保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可宏观评级出工程建设与建筑工程标书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技术人员应统计工程勘测特点,再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测量数据、控制措施、施工方案的精准性。若测量、评价、设计存在异常问题时,技术人员需根据勘测数据建立起可控的技术控制流程,依据点位放样测试、控制测量、勘测支持的作用下统计建筑工程的操控需求。
4.2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及复测检核
执行监测网络的建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建筑项目本身位于山区或山区,则可以选择三方网络或三角网络;对于平面曲面,如果可见性条件受到影响,则可以考虑不规则导线网络。但是,如果地形平坦,且您有更多的建筑(例如相对稳定的住宅组合),则可以考虑使用建筑网络。一旦确定了执行检查点,就可能受到外部世界的实际影响,新的检查点必须到位,现有的检查网络必须加以审查和处理。通常使用坐标、方向和距离检查方法。
4.3施工放样方案的精度分析
施工中具有多样化的放样方法,可按照详细施工方案与不同施工需求进行放样方法的择取,在诸多放样方法中极坐标法最为常见,因其具备操作便捷、计算简易的优势。极坐标法中有一个公式,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将测量数据直接带进公式当中,就能获得放样点点位误差,不仅方便而且快捷,因此获得了广泛运用。通过公式可以找出数据中发生的误差,所以在具体测量中需要尽量注意减少与规避误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指标,技术人员应巧用科学技术及控制模型,主动、全面利用科技的技术,从而提高控制测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另外,在数据协调操控中,技术人员也需总结当前施工设计的问题,再设定可靠的技术模型进行监控设计,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精度指标。
参考文献
[1]葛海.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研究[J].居舍,2019(19):152.
[2]王浩斌.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86.
[3]罗显圣.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02):61-63.
[4]陈学勇.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0):164-165.
[5]梁金柱.论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