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宬1 高庭艳2 李佳壕3
1西藏美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2圣弘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3攀枝花市仁和区财政局,四川 成都 攀枝花 617000
摘要:村庄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中的详细规划,在多种冲突及融合的基础上,用村庄这个最小的行政单位,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村庄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等空间进行相应的安排。编制好国土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对村庄的发展及实现精准脱贫,以及建设好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新疆地区探讨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具体措施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目前,随着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乡村地区由于村庄规划缺失,而盲目建设,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无序拆建。做好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一方面,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厘清村庄发展思路,使村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好用、实用、管用的村庄规划,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1新时代村庄规划的内涵要义
1.1新使命:落实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首次提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村庄经营性用地可以出让、出租。”这是乡村地区土地使用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政策,在目标、理念等方面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通过梳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应落实“一个目标、四种类型、四大任务、八个统筹”的总要求(图1)。
图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框架
1.2新定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
在我国“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图2),村庄规划被定位为详细规划。作为乡村地区建设的管控抓手,村庄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过去的村庄规划,主要集中在对乡村建设空间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缺乏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非建设空间的有效管控。在新时代国土空间全要素管控的背景下,应加强对非建设空间的有效管控,统筹乡村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改变过去采取的“消极”规划保护的模式,从消极保护变为积极治理,最终实现从乡村建设空间管控向统筹全域空间管控的转变。
图2“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措施
2.1普及规划常识,优化编制方式
村庄规划的专业性较强,但目前相关培训大多只覆盖到县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村庄规划顺利编制与实施,建议加强对乡镇和村干部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此外,要优化编制方式,突出村民主体地位。优化规划表达形式,编制接地气、农民看得懂、便于实施操作的村庄规划。多开展乡村调研和入户调研,听取村民诉求和建议,鼓励熟悉情况的当地乡贤、投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心合力编制务实管用的村庄规划。
2.2完善村庄规划编制相关配套文件
一是编制专项技术指引文件,包括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用地等文件,做好技术引导。二是针对村庄规划建立管理机制,联合住建部门出台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技术办法。
2.3鼓励存量开发
坚持增存并举,强化存量规划、减量规划思维,谋划盘活低效建设用地。针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紧张的问题,将拆旧复垦、旧村庄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与村庄规划编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存量开发保障村庄用地需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低效建设用地盘活。
2.4全要素保护
在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的基础上,研究规划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开展拆旧复垦、生态修复等实施工作,对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城镇空间实行差异化用途管制,从独立单一要素管控走向整体系统治理,加强对各类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构建“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全资源要素保护。
2.5制定用地的分类标准
在原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无论是城乡规划下的村庄规划,还是村庄土地规划都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村庄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缺乏有效地管理,不利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而城乡规划中侧重于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及农业用地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应制定用地分类标准。对村庄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构建用地分类体系。首先应先落实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以及农业用地三大用地类别。再对各类用地给予明确的含义,再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数据相衔接。此外对于历史文化名村和名镇,具备浓厚的农耕文明风貌,这也是村庄的发展历史和风貌的缩影,因此对于村庄的历史文化及风貌的保护用地,应予以法律保护。
2.6强化多领域多专业的合作
乡村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包括大量研究,例如,土地规划、城乡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建筑、景观、生态、产业、社会学、管理学等。当前的规划主要是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由专家参与村庄规划的制定。尽管城市和国家地区规划师通常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并且对不同的职业有所了解,但依然有局限性。因此,在制订乡村计划时,建议由不同的专家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学科中进行研究。
2.7新增历史文化和风格乡村保护区
许多农村地区虽然不大,但传统农业文明却很强。这些空间是传统农村农业文明最普遍和最多样化的表现。这些地方大多数都体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和风格。笔者建议增加新的历史文化和风格乡村保护区,并依法保护这些空间以便对其进行估价和保护。
2.8“开门编规划”的组织初探
长期以来,村民的参与度低是村庄规划中存在的一种问题。如果村民没有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很难做出一套实用、好用的规划。笔者建议实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调模型。村民是主要群体,村民进行沟通和协调行动。对于要进行规划的村庄,笔者建议在条件不同的村庄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当地规划师的组织:乡村规划师与过去的区别是,规划者可以在逗留期间对村庄的基本情况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并有足够的机会进行交流和了解村民的生活和工作。避免出现设计师在村庄待了几天,只单方面了解农村生活、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情况。
乡村+规划师组织:村民是比其他所有人更了解村庄并希望发展村庄的人,但他们对村庄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全面的了解。村贤具有知名度和信誉,可以成立一个村贤小组来作为村民与规划者沟通的桥梁。组织“社会+学院”:对于条件不允许的村庄,可以通过志愿愿服务的形式完成培训。相关的企业负责组织和志愿者,以及大学生可作为参与者。大学生通常对志愿服务充满热情。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经历,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规划技能。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村庄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村庄规划也不是简单的“建设规划”“整治规划”或“管控规划”,而是基于“多规合一”的乡村地区详细规划。要对村庄规划充分理解、认真思考、精心组织、稳扎稳打,为乡村振兴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贾翠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J].华北自然资源,2020(03):105-106.
[2]袁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