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月
身份证:14233219780307****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作为建筑应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其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本文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缺陷;预防措施
混凝土因其价格低、性能好,在建筑工程中因其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诸如麻面、蜂窝、孔洞、露筋、裂缝、缝隙及夹层等外部质量缺陷,进而对结构造成损害。如果能够从影响缺陷因素加以控制,就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
1.1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混凝土施工中,拆模后发现表面无数像绿豆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的麻面现象。根据经验分析,其实质是骨料间存在空隙。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通常有有限:第一,模板表面粗糙且没有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浇筑时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取,接触部分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变性能下降而聚集空气无法排出。第二,混凝土振捣不充分,空气没有排出。第三,模板拼接漏浆,留下的石子间就存在空隙。第四,新拌混凝土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已过初凝混凝土就不能密实。第四,混凝土离析后入模,造成表面缺陷。
1.2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出现裂缝不仅影响结构外观,而且还埋下了质量隐患,影响其结构的使用功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原因通常有:第一,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水胶比太大、胶集比过大、用水量过大的原因,这样设计的混凝土本身收缩应变就大。收缩应变越大开裂的几率越大。第二,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入模的混凝土受风吹日晒表面失水过快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第三,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差过大,会出现温度裂缝。第四,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提前荷载或施工扰动产生的裂缝。第五,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会产生更严重的裂缝。
1.3混凝土表面露钢筋
露钢筋,是指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或在混凝土孔洞中露出钢筋的缺陷。露筋属于严重的质量事故,其原因有:第一,施工时,钢筋垫层厚度不够、间距大没固定好,混凝土在浇筑时垫块发生了位移使钢筋与模板接触。第二,因配合比不合适或浇筑高度超过2米,未用串筒、溜槽下料,使上皮钢筋的混凝土石子聚集、未凝固而外露。第三,钢筋间距小,浇筑时混凝土未能充满钢筋周围而外露。
1.4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存在缝隙、夹层
缝隙及夹层是指整体性的混凝土内成层状,存在松散混凝土及杂物,将结构分成几个不相连的部位,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缝隙、夹层产生的原因有:第一,浇筑混凝土施工缝,留茬、接茬时未捣固。或浇筑时停留时间过长,没有按规定清除茬口杂物(木屑、锯末、焊渣、铁屑、泥沙等)第二,接茬时,未灌接缝砂浆层。
2. 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预防措施
2.1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①浇筑工作是否顺利与天气有着直接关系。浇筑工作开始前,先要对当地天气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从而确保浇筑施工的顺利开展;②浇筑施工与施工机械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浇筑开始前 施工人员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其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同时还要做好闲置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工作,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③强化钢筋质量管理工作。钢筋也是应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在施工中一旦发现钢筋存在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对钢筋进行更换,同时还要对有质量问题的钢筋进行妥善保管并统一处理;④在制订与审批浇筑方案的时候,相关人员还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如材料、设备管理等, 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是关键环节。要严格依据由低到高的顺序开展浇筑施工。在浇筑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混凝土是否产生坍塌,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在振捣施工中,要确保密实度。
待全部混凝土都进入到模具以后方可进行振捣,同时要保证刚入模的混凝土能够填充在整个模板当中,特别是钢筋产生交叉或者密集的区域,更要强化振捣,避免混凝土产生麻面问题及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足而引发的施工缝问题。完成浇筑施工以后,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其出现裂缝。此外,还要及时上报申请书,待监理人员检验合格以后,方可进行拆模工作。
2.2从技术方面应做到
设计参数,①现浇板钢筋应应优先选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HRB400级热轧钢。②适当加大板厚,单向板厚不小于1/30L,双向板厚不小于1/35L, 且楼板厚度不小于90mm,屋面板厚度不小于100mm,抗裂效果较明显。③在板角增加辐射筋,在孔洞边界设护边角钢等。现浇板四周现都已要求配置负筋,如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辐射筋与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相-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宜为1.5m左右,经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避免应力集中裂缝。④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即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和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临位限制性下,钢筋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预应力(0.2~0.7MPa 的预应力)这一-应力大致抵消混凝土收缩时产生拉应力,从而防止或者减少混凝土构件裂缝产生。⑤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建筑结构纵向长度较大时,应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对防止现浇板产生裂缝的效果明显,设置应严格按相应规范规定执行。
因目前施工中--般直接使用预拌混凝土,为规范混凝土市场,应加强试验检测,严格控制混凝土砂石质量(粒径及含泥量),其含泥量般控制在 2%以内,严禁使用细砂、泥砂。对超长混凝土结构为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胶比0.5以下,尽量降低拌合水的用量,用水量控制在175kg/m', 混凝土到浇筑工作面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砂率控制在0.35~ -0.42 之间,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30%,矿渣粉掺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45%,粉煤灰和矿渣粉复掺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5%,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材料选择低水化热和含碱量较低的水泥,级配、粒型较好的石子,砂子选用细度模数2.5~2.8的中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流动性,减小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地基,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普遍钎探,探出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再浇筑混凝土,保证地基夯实牢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混凝土开裂。
2.4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需分层振捣密实并掺加抗裂防渗剂;针对干缩性裂缝和温度裂缝,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同时加强结构混凝土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延长养护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混凝土中心和外表的最大温差严格控制在25°C以内,总降温差严格控制在30°C以内,这是保证不产生裂缝的先决条件。
2.5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并保证其不大于1.5cm, 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施工后浇带前须先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混凝土振捣、按图纸要求留设施工缝,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杜绝钢筋移位变形等问题。
2.6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平整、光滑的钢模板,控制相邻模板间拼缝间隙,避免水泥浆流失。
3.总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施工中消耗量最大的材料之一,虽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也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避免甚至消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施工,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控制拆模时间,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蜂窝、露筋及麻面的产生,在建筑工程追求速度的同时,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邓芬芬.建筑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7):59-60.
[2] 索永军.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30-31.
[3] 闫艳.关于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的关键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6):100-101.
[4] 李红英.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