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剑1 刘义武2
1浙江中地建设有限公司
2杭州临安宇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建筑工程事业在我国大力支持下得到飞速发展,伴随着工程量的提升,众多土建技术成为发展中积累的重要财富,但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在控制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并且难以满足社会复杂工程环境的需求。施工项目的技术优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采用具体的技术控制方法和优化策略,都有助于建设项目的效率。通过分析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的重要意义,也能为实际的技术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能对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技术;控制优化
引言:
在研究建筑工程土建技术的问题上,离不开对建筑行业的讨论,我国城市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心,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带动,这种消费品兼具投资属性的工程,必须注重质量的控制,好的质量是好的技术带来的,所以,发展工程技术对产业带动有深层次意义。
一、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问题
1、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1.1、荷载问题以及混凝土的保护层问题,在钢筋的下面设置相关的预制垫块用来起保护作用,保护层应该使用规范的石子施工,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使用一些容易走位的石子来代替,导致保护层的薄厚不统一。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保护层中添加一些红砖或者是别的重物增加荷载来解决,同时要求在施工时要选择规范的施工材料。
1.2、框架结构中的柱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一般来讲,柱模板的断面尺寸不大,但是高度却很大,这使得我们在安装柱模板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安装柱模板之时,应该保持相应的垂直高度并且对于新浇的混凝土应该保证抵抗住相应的有关侧压力。三是变形裂缝问题,由于现代建筑的复杂多样性,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造型上,变形缝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处理得不是很得当,就会导致漏水,影响相关建筑物的美观性。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目前土建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加,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便是钢筋连接及焊接的技术不过关。而大量的工程中,钢筋的连接都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从而降低了钢筋的整体连接质量,使得工程质量降低,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除了选择合格的钢筋外,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防水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目前土建工程建设中防水技术有很多不足之处,同时又由于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过关,通常导致施工问题频繁发生,使得整个土建工程质量降低,也给工程的后期使用带来问题,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艺,来提高防水作用,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
4、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基础施工过程就是采用工程措施,改变和改善基础的天然条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坑的处理不当引起的一些问题,对基坑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由于标高出现严重错误或是基坑的曝晒时间过程等原因造成的塌落等危害,因此施工企业要对一些软弱。地基进行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二是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减少工程量,不采用放坡开挖而是采用直壁开挖,这样也就减少了实际土方的开挖量,但是这样操作很有可能会造成由于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而导致塌方的危险,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严格遵守施工要求,采取直壁开挖的方式,保证工程质量。
5、梁板柱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梁板柱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模板测量问题。首先就是模板种类的选择,模板一般可以分为木模和钢模两种,由于木模的周转次数相对较多、拼装不够严密,导致使用木模造成质量不合格的几率高于钢模,主要表现在拼接不严密、标高不准确、缝隙不合理而造成混凝土跑浆,从而使混凝土无法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以及密度,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损害。其次就是模板的拆卸引起的技术问题,若是对模板任意拆卸或者钢模螺栓不够牢固,不仅会影响模板自身的工作寿命,还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危害。针对以上问题,在选择合适的模板的同时,施工单位要加强模板的拼接检验工作以及模板的搭建和拆卸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土建技术控制与优化对策
1、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技术管理
安全生产是工程基本要求,强化安全技术管理的执行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中及时排查、整改施工安全隐患,特别是从施工的设备、材料等施工硬件设施着手,特别是对先进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大胆尝试,开展高层土建施工的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并对施工中常用的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优化,确保及时有效的实现施工设备的用途,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并积极制定施工安全制度,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危害和保护方案,并大力宣传,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并做出承诺,确保周围人民的正常生活。
2、严格进行土建工程施工图纸的会审
图纸是土建工程的灵魂,而如果图纸出现错误且没有被发现,就会给整个土建工程带来不可言喻的后果。所以在工程中标之后,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就要组织人力对图纸进行细致的审查,在不影响其设计理念以及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为前提,检查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是否违反国家规定,是否在某些地方不符合合同要求,并且进行积极的修改。并且在审查之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的熟悉整个图纸,了解设计者的理念和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对特殊的项目要加以注意。
3、加强对材料的管理
从供应、采购这个环节开始,我们要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多家供货商进行对比,选择又能保证质量,还经济实惠的那家,在采购时要有明确的清单。对于材料保存方面,我们要根据它的特点分类堆放并且保存在合适的环境当中,不要对材料造成破坏。最后就是材料的管理,我们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根据施工进度发放材料,,防止材料丢失、被盗。
4、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应积极落实到相关管理者的身上,为其规划出更为合理的管理职责。若是工程项目已经确定了之后,则可要求其严格遵照相关要求进行监管。办公室人员应积极承担起业务沟通以及相关施工合同的拟定、审查等职能,招标代理部门应该采用严谨的工作意识进行招标文件的拟定,其次对招标的相关事项进行评定。至于造价部门,应该将工程量清单进行统计归纳,科学地预算工程数据且审核相关数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专家部门,应该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以及建筑施工认知及时运用在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事项进行科学评定。施工设备以及人员配备,甚至成本的规划等均需有一定的设计,并为其采取相应的管理举措。
5、创新管理模式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永恒的真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据。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深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很容易被淘汰。如何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正视问题。重要的是管理者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识到企业要生存,需要科技开发团队。需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人员和鼓励企业开发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只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运用,将使施工企业的有序发展,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6、加强工程资料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资料的技术管理,我们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进一步把施工方案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都要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所有技术都是为提高生产力而服务,建筑工程土建技术更是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在已有技术的使用时,按照技术标准执行,同时,发现施工问题时候,更有对新技术有研发的积极态度,更好的实现技术优化。
参考文献:
[1]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术论文网,2010.
[2]朱文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96-197.
[3]徐惠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4):126-127.
[4]黄熙凯.土建施工的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分析[J].环球市场,2016,(2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