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化监控技术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彭炜林
[导读] 人为安全管理易于出现漏洞,也无法及时洞悉安全隐患,所以应寻求现代技术支持。本文以隧道施工为对象,集中针对安全管理探讨,分析信息化监控技术在管理中应用。

        彭炜林
        中交一公局重庆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2160
        摘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一旦没有做好安全防控,出现事故引发人员伤亡,以及对已有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将会带来很大损失,故而隧道施工要强化安全管理。人为安全管理易于出现漏洞,也无法及时洞悉安全隐患,所以应寻求现代技术支持。本文以隧道施工为对象,集中针对安全管理探讨,分析信息化监控技术在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监控技术;应用
引言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技术的监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也为隧道施工的施工作业提供了保障。
        一、安全管理信息化监控优势
        我国地形和地貌复杂,隧道施工多。与其他施工相比,隧道施工危险系数高,易出现事故。一般表现为塌方,施救难度大,且会损害既有建构筑物。施工企业将面临赔偿,同时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使建造成本大幅度增长,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这个情况,在国家反复强调安全作业当下,一定要提高安全管理成效,有效控制事故和风险。单纯依靠人进行安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所以就要引入现代技术,通过信息化监控技术管理,通常可获得理想的管控效果。下文就安全管理信息化监控优势进行了分析。
        (一)做到全面监控和搜集信息
        隧道施工环境特殊,存在比较大风险,需要做好相关管理,才能有效减少施工事故。过去安全管理以人工为主,无法做到全面监控,常常因为管控疏忽而导致事故发生。所以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优化和创新势在必行,采取信息化监控技术管理优势大,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强,可通过定位系统对隧道内情况全面监控,包含了施工状况和人员分布状况等,将这些信息及时动态传递到安全管理系统中,就能提前洞悉安全隐患,通过指导施工调整,或者是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隧道一旦出现突发事故,信息化监控技术所获取的各类数据,比如内部图形、人员位置等,也可作为救援的可靠依据,使救援人员快速开展工作,救出被困在隧道施工现场的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二)促进集成化管理
        隧道施工危险因子多,安全管理任务重且事故控制难度大。人为管理虽然有成效,但是各个方面是独立开来的,不利于全面进行风险管控。信息化监控技术在施工中应用,尤其是安全管理中合理运用,可促进风险集成化管理,安全管控效果会提高。建立安全管理大平台,将通过信息化监控所掌握到的各种情况,亦或者是相关系统搜集到信息直接传输平台[1]。安全管理就具有可靠的信息依据,管理效率会提升,也能及时掌握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然后做好施工安全指导和调整,以达到更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成果。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平台包含了六个部分内容,除了定位和进出管理外,还有有害物质检测与预警、支护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应急救援等。各类信息和情况归总,有利于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同时还能控制安全管理成本。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在施工人员遇到一些危险情况或突发状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利用对讲系统发出求救信号,能够让遇到险情或突发状况的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帮助,脱离困境。
二、安全管理利用信息化监控技术分析
        信息化监控技术成功应用于隧道,对提升隧道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监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就进洞安全管理、定位管理、应急求救、有害气体预警以及支护智能监测等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进洞安全管理
        隧道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所以要全方位进行管理。信息化监控技术在进洞管理中应用,可降低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安全风险。信息化监控技术支持下,进洞采取的是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的办法,并采用定位装置,掌握人员在隧道施工现场轨迹和分布情况,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2]。施工人员在通过验证后才能到达现场,系统会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并将其同步传到门口的显示屏和安全管理平台上。

隧道施工需要用到各种机械,全部要配备信息卡,进入自动录入信息,在识别完成获得准许后进入到现场,车辆信息也会同步传入到平台。这样做就能有效防止非施工人员和非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进入,可起到管控安全风险的作用。
        (二)定位管理
        隧道安全管理中定位十分重要,一方面可起到约束施工人员作用,确保每个人都在自己工位上施工,另外则是可为人员调动和调整,以及应急救援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安全管理成效提高。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要有定位标签,在安全管理中对这些人员进行信号检测,确定人员位置[3]。一般情况下,定位标签为手环,或者是为每个人制定卡片,在隧道中要随身携带。通过安全管理平台中显示定位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当其出现异常,偏离施工工位时用无线设备通知现场管理人员,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当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后,也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定位信息,使其准确掌握人员分布,快速救出工人,减少人员伤亡。
        (三)应急求救
        信息化监控技术用于安全管理之中,可动态化掌握人员和机械的方位,并准确的呈现到隧道地图中。当存在安全隐患,系统会直接提示,弹出危险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告警信息后,需要点击现场视频,查看情况和及时反馈给安全部门,使其进行控制和管理。此外,隧道施工中有时候会有突发状况,比如工人突然感到不舒服且情况严重,亦或者是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是意外而受伤。这时就可运用定位手环或者是定位卡,按下上面的求助按钮,将信息反馈给平台和报警处[4]。相关部门和人员就能根据人工位置信息,快速开展救援,减少事故发生。隧道内人员在某个地方停留时间太长,没有任何活动轨迹,通过定位卡掌握这个情况后,通过后台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使其组织人员处理,达到管控风险目的。
        (四)数据分析
        信息化监控技术在安全管理中运用有利于数据分析,通过监控可掌握区域内人员流动和逗留情况,还能动态掌握人员数量以及热度等。搜集和掌握这些信息后进行大数据处理,成为改进和完善管理重要依据,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成果提升。信息化监控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全,以及动态化监督的优势。数据利用价值高,经过分析后挖掘出和安全管理相关要素和信息,就能使管理成果更好。
        (五)有害气体预警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中,有害气体是一个主要部分,一旦施工人员吸入轻则影响健康,重则造成伤亡。所以安全管理要做好有害气体监测,并要及时对洞内施工人员预警,以防止气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通常需要安装检测仪,针对的是洞内气体。如果洞内气体浓度过大,超过了安全值,这个时候就会将相关信号传到预警系统[5]。隧道施工外部安全监控和管理人员,根据传输的信息明确洞内气体状况,然后将其同步共享给紧急救援部门,使其在必要防护的同时及时展开救援。隧道内所使用的气体检测仪,一般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可将危险信息传输出去,进而促使施工企业更好进行安全防控。
        (六)支护智能监测
        隧道施工中要做好支护,并要对其进行监测,确保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样就能控制塌方和崩塌,也有助于人工更好施工。初支护采用信息化监控技术可自动获取和掌握相关信息,然后智能化生成报告。监测人员就能根据相关数据变化,亦或者是曲线的波动等,明确各个部分的安全状况,在即将超过极限值的时候预警,全方位传递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处理,将隐患消除在初期。在线监测还有助于节省成本,通过合理的布控和安排,控制各个方面投入,安全管理成本得到控制,但是管理成效却非常好,自然就能使管理综合成效提高。
结束语
        总之,隧道施工具有风险多和事故率高的特点,故而要做好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采用信息化监控技术,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做到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同时还能突破时空限制,安全管理成效突出。
        参考文献
[1] 罗涛. 刍议信息化监控技术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 No.147(01):273-273.
[2] 赵常青. 信息化监控技术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 科研, 2019, 000(054):P.16-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