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云
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临沂 276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国土资源的开发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必须找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土地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从而节约用地,有效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关键词:我国;土地质量管理标准;现状;发展研究
引言
伴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土地质量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土地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我国一方面组织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出台一系列土地质量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文章归纳分析了我国土地质量管理与相关标准研究现状,并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在土地质量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如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认识水平、开展土地质量标准综合体研究、加强土地质量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等。
1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疆域辽阔,人口数量较多,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联合国已将我国列为土地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我国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损毁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一些地区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比如一些地区的工程建设速度提升,在建的各类项目还没有完结,又出现新的项目,加快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在城镇中,公路沿线的住房和经营性建设项目较多,通常会沿公路分布,这与我国城镇化集中发展的需求不符。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工业土地的占有量是我国土地总量的0.7%~0.8%,整体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要想持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提升工业化水平,就需要扩大工业产业规模,提升土地占有率。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持续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因而会继续占用土地资源开发新的项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化建设出现问题。城镇建设的相关人员需要肩负土地管理责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土地管理经验。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土地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入手,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积极引导人们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和开发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这种方式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能合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我国土地质量管理标准现状及发展研究
2.1加强土地质量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总体来看,土地质量标准呈现出数量少、分布不均衡、部分环节标准缺失的现状,应加强急需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按照土地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主要有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估价标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农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标准等;开展土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主要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规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程等;开展土地质量监测监管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主要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评价规范、耕地质量监测预警技术规范等。
2.2加快土地质量标准国际化进程
国外在土地质量管理标准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强国外土地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及时了解和跟踪国际及国外先进土地质量标准,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加大采标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标准。
加快我国土地质量先进标准“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在地球化学和地质实验测试领域,多年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实践使得我国取得了地球化学调查理论和方法原始性创新,成为世界上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研制的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占世界50%以上。继续做大做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和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规则和方法调研,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渠道,推动我国在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测试等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制定国际标准。
2.3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
在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高度落实“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建全新的发展机制,始终坚持“保、控、严、硬”的工作思路和方针。其中,保主要指的是确保土地供应,提高审核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且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以确保在建项目、民生项目、重点项目的土地资源供应,大力支持支柱型产业、新型产业、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产业的土地资源,做好废气回收利用的规划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政策,全方位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以此实现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控指的是在严格审核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土地结构,加大政策控制力度。以节约和集约作为用地标准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严格限制过剩项目及重复建设项目的土地供给,积极开发闲置用地,科学安排未用土地资源和应用率较低的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存量土地,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力执行三不准原则,若出现土地手续不完整、环保评估不合格和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均不准用地。严指的是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用地,以维持我国农用耕地总量的稳定。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此,就要求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高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创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和体系,让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建立共赢的关系,大范围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可保证耕地质量。硬主要指制定不同规章制度后,将制度内容落到实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用地行为,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从而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杜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
2.4提升农民参与规划的主动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所以,相关人员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土地资源管理中,提升农民参与土地规划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城镇化建设的作用,使城镇化建设更加顺利,避免与农民发生冲突。政府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开展各项活动或者发放宣传手册,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城镇建设的真实信息。借助新媒体资源,例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避免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同时帮助农民解决收入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弥补农民失去土地资源后的经济损失。政府应增加对农民的征地补偿,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征用补贴。建立切实可行的就业帮扶制度,提高工厂的建设水平,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结语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申文金:重构标准体系支撑生态国土[N].中国国土资源
报,2017-08-17(5).
[2]邓玲、申文金:科学建立“十三五”时期新型国土资源标准化体系[J].标准科学,2016(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