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   作者:高更慧
[导读] 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看我过得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高更慧
        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临沂 276300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看我过得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增长,社会建设逐渐得到完善,人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构建和谐国土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稳步推进的基础。基层国土资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新时期的发展观念和建设内容改变,但基层国土资源事业在发展理念与管理方式上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实际管理时,部分措施得不到全面落实,难以对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管理模式不健全等。所以,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增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度,立足于根本寻找问题,并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制订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引言
        为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细化的国土管理。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并利用GIS与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际运行表明,对于规范和共享国土资源业务数据,提升国土各部门工作效率及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应用,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创新,带动国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细化,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我国自然资源部要求下属部门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为理念,根据“一张图”“管土地、管城乡、管产业”的思路,积极筹备搭建各级部门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因此,本文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完成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和发展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国土查询、展示、统计和分析功能。其对于规范和共享国土资源业务数据,提升国土各部门工作效率及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2.1贯彻“双保”方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开展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将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等作为现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规定进行,加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有效性、针对性。同时,将耕地保护,科学规划管理作为立足点,全面排查非农业建设对基本农田进行占用的情况,落实好从严从紧建设用地供应政策,促进土地调控能力的提高。另外,还需重视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整合矿产资源,推动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注重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保障,主动参与到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中去,并落实好规划调整、占补平衡、土地征用以及指标争取等前期工作,进而掌握供地主动权,避免因为土地供应不上而影响正常开工;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质量的提升。在实际修编时,需要秉承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可靠的规划方式,增强对用地结构的优化,确保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用地的相关需求;对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以及最低价标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等相关制度,进行全面地落实,立足于市场建设对资源配置予以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各级部门需要自觉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统一性以及权威性,进而让相关政策能够顺利地落地。
        2.2增强环境管理与监督,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基层国土资源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增强布局所具备的合理性之外,还需优化监督管理工作,进而对周边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注重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运用正确的方式对污水收集系统、配套管网等进行规划,全面落实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收集与处理工作,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建立合理、高效的河流治理措施,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并对河道进行整砌,科学设计河流沿岸的自然景观,清除各类垃圾与杂物,重视堤岸绿化工作,形成生态河堤。另外,注重对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除尘设备,并学习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围挡工地工程,定期向园区内道路进行洒水,在运输车上覆盖一层篷布,增强对扬尘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保护环境,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2.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为了能够增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并依法行政,促进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健全考核制度。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和职工之间签订工作责任状,细化目标,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具体人和岗位,与职工评先评优、工资福利等联系在一起,促进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完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工作例会、学习教育、巡查执法等内部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建立制度管人、举措激励人的机制。另一方面,就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针对违法乱建以及违法开采等相关行为,需要增强政治力度,科学运用国土资源。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秉承正确的执法态度,避免采取暴力执法的方式,结合法律法规落实好执法工作,并全面地进行排查,及时、严格的治理,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4提高土地植物覆盖率
        扩大植被覆盖度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管理方向。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植被覆盖度越高,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越好。因此在这个前提下,相关部门则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协调森林资源,优化草地资源。并通过植树造林等相关活动,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价值,从经济角度和水土保持角度全面提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系数;另外,也可以利用自然资源来预防自然灾害或减轻沙尘暴。而天然草地的有效利用可以防止过度放牧,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的目标。
        2.5强化土地整治与保护力度
        土地资源保护活动是土地开发和开发活动的统称。这项工作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属于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发展任务。因此,相关部门则需要开发“四块荒地”。也就是说,有效地随着被破坏的斜坡、崎岖的沙子、崎岖的山和沙漠的沙子的有效应用而发展。这些地区的开发也相较更具有难度。土地资源需要更多的储备和开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农用地、林地进行了补充,通过扩大土地资源量,达到了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理想效果。1.水资源治理。在进行保证水土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需要对我国境内的江河湖海等水土资源进行积极的整治工作,以此促进我国在绿化工程与林木环保方面的顺利开发,以此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沙尘暴、土地沙化等相关的自然灾害,在逐渐减少水土资源流失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实现生态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长效性发展。2.防治土地污染。针对土地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要制定强有力的预防计划,将防治进行结合,实施高效的水土资源保护措施。要剔除堵塞农业用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的源头,以防止城乡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高标准、严要求对三废进行控制。并借助生物科技、化学技术等,针对存在的土地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和管控。在农业生产当中,化肥、农膜以及农药的应用要适当降低,不但可以对土地污染进行防范,还可以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循环发展的重要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智慧国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性手段,实现以信息化为导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吴永静,万宝林,蔡娟娟,俞建,姚静,方晓乐.广东省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体系建设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0):112-115.
        [2]李德仁.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J].测绘学报,2002(S1):1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