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婷
广汉市第五幼儿园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热火朝天的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且能够积极回应。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等等,无奈,在活动中,孩子还是注意力过了就热火朝天的聊起来了。
后来看到这本书,心想: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兴趣、吸引、尊重、包容、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刚开始粗略的浏览中,我被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不谋而合得是我那些粗暴的处理方式,还有那书中案例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继而让我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的启示:
在刚进入小班时,早上经常会出现幼儿哭着不肯来园的情况。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总试图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或者是“哄”他:妈妈马上来、妈妈买菜去了等等。其实更多的时候孩子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才是最好的安慰。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时,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问题。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在活动中赞赏孩子的启示:
在幼儿参加活动时出现好的行为时,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往往用“你真棒”,“你今天表现很好”。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赞赏的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赞赏孩子提出了以下方法:
在夸奖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1.描述你所看见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三、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在教育中,传统的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
例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仇恨、抗拒、厌恶、否定等;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会对自己不当行为不能及时思考、及时修正错误;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久而久之,惩罚会成为孩子面对问题甚至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们不明白为何而受惩罚,什么行为是不对的,,没有弄清楚这些,会让他们重复地犯错,而老师和家长们周而复始的陷在这种徒劳的教育中。面对一次次不明就里的惩罚,孩子会越来越“迎难而上”。
这本书里给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直接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老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面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四、关于如何鼓励孩子自立:
书中写了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建议: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2.尊重孩子的努力3.不要问太多问题4.别急着告诉答案5.鼓励孩子6.善用外部资源7.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爱他们就是帮他们做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宝贝们,几辈人的宠爱,总是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或者我们作为教育者,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浪费时间,而自作主张帮助他们完成,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用鼓励的语气对待他们。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尝试多用鼓励孩子的方法,学者别着急告诉孩子答案,我发现他们很乐于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且愿意说出来,甚至愿意主动表达寻求老师的帮助。
五、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1.站在孩子的立场,回应他的感受。
2.解决问题,考虑各种情况。
3.做孩子的支持者。
我们常常以孩子的长者自居,遇到问题时,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我们的思维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放手相信孩子,把问题抛给孩子,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去积极面对,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我们老师做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一日活动中,更应该牢记这一点,积极地推动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用爱转换成动力去思考、去学习,去观察、去转变,去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努力做他们的好朋友,做他们信赖的对象。
只要我们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默默的用爱去关注、理解、滋润孩子的幼小心灵,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幸福童年!
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分享孩子的成功和挫折,用爱去陪伴去学习,与孩子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