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庭院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史洪阳
[导读] 摘要:庭院作为与人密切互动的室外空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还要充分展现艺术美感。
        伊犁花城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835000
        摘要:庭院作为与人密切互动的室外空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还要充分展现艺术美感。而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中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给景观美学带来了深远影响。把握二者的关系,以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庭院科学设计,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思想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为庭院景观作品设计带来启示。
        关键词:自然美学;庭院设计;景观美学
        1美丽乡村建设在住宅庭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1.1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从当地的文化中获取灵感。要想设计出好的景观,设计者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当地文化,但是,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建设者盲目地模仿西方的各种风格,简单地将地域文化加入住宅设计中,不从实际上出发,导致最终设计的作品“四不像”,没有特色。
        1.2美丽乡村建设的样式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的特色
        许多城市的美丽乡村建设缺乏自身独有的特色,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有:(1)设计师的阅历不够,缺乏经验,设计思想比较狭隘;(2)美丽乡村建设的专业知识缺乏;(3)没有落实到地方文化特色,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没有自身的特色。忽略了以人为本。许多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充满艺术气息,但欠缺功能性的设计,没有使居民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庭院设计中的运用
        2.1整体美思想的运用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中的整体美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要顺从自然,自然才会回馈人类,这样才会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合为一。因此,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对园林建筑的布局可以灵活自由,不必拘泥于中轴线而一以贯之,应当依照地势的变化起伏,顺应地势,设法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坚持“依形造物,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上秉持整体美的造园理念,可以营造出清静通幽的园林环境。整体美思想在中国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从设计理念到应用布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我国园林的规划设计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庭院设计中运用这一思想,则追求给人带来不可言说的感受,尽管味淡却持久。基于这一思想,将庭院设计当成是系统工程,意味着无论是设计花镜还是花墙等不同景观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不能将重心放在局部景观、小品等事物美展现上,还要通过展现空间本体美体现庭院空间整体美。在景观用材方面,应避免盲目追求高档次,始终牢记墙、窗等围合物都是次要的,避免忽视环境整体空间营造。在庭院空间总体布局上,需要使虚与实、动与静等各种关系得到合理处置,促使院内空间能够与自然空间整体融合。如运用漏窗展现周围林木摇曳姿态,使周围建筑若隐若现,能够完成整体幽深宽广空间营造,体现整体设计思想。因地制宜的实现过渡空间设计,能够将庭院内、外环境有效结合,使庭院空间合乎自然,体现庭院与家园的紧密关联。
        2.2含蓄美思想的运用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强调了含蓄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把空间分为“有”和“无”。所谓“有”,就是指周围的墙体部分,为实。所谓“无”,则是指墙体围合的部分,为虚。由此,它带给我们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有许多新的启示,如有与无、虚与实、藏与露、内与外、高与低、抑与扬、疏与密、大与小等对比手法都普遍地运用于园林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在景观空间的组织中可运用内外借景、小中见大等法则,在植物配置时可运用高低错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法则,在景观节点的布置时可运用先抑后扬、藏而不露等法则。在庭院设计中,结合这一思想可以认识到庭院用于起居、休闲,但实际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庭院修建和景观打造,真正日常使用的却是“无”的空间。

因此在庭院景观设计上,还要保持“无”的态度,领会空间玄妙,排除各种杂念对追求景观意象美的杂念。为使景观本质美的充分展现,还要领会道家“自然无为”思想,通过不争、守静追求自然,使事物按照原本状况发展,在自然繁衍中经历淘汰和新生,不受外力约束。庭院景观设计原本为非自然状态,但是通过守护本性本色却能实现自然表达,使人们感受庭院意境带来的魅力。如在花木布置上,应做到使乔灌木等不同树种疏密、错杂相间,追求形态天然。在山峦设计上还要用石料随意拼叠,展现天然岩石文脉,水的布置应做到曲折自然、高低错落,以展现自然野趣,减少人工砌筑的痕迹。通过使各种组合元素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能够使身处“自然”环境中的人得到身心自由。
        2.3生态美思想的运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式,而是因为它毫无修饰的随性自然是人类趋之若鹜的。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中生态美思想的体现。此外,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合一”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于将自然元素如云雾,光线,山峰等的结构肌理,微妙特性和相互依存关系去展示风景并沟通人的心灵,抒发内心的情感,由此派生了诸多外延的设计观念如“意在言外”“境生象外”“以少胜多”。而在现代都市庭院设计中,周围高楼耸立、交通拥挤,想要利用有限庭院空间打造自然缩影,还要对生态智慧进行汲取。在庭院构造上,可以通过打造住在小气候完成宜人景观营造,如在南侧种植阔叶树遮挡夏季烈日,冬季则可以起到减缓大风作用。借助植物力量对庭院进行绿化设计,完成绿色屋顶建造,能够增强空间生命感,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完成幽深景观空间的设计,能够使庭院与周围红尘隔绝开来,体会天人合一的美好感受。在实际设计时,还应结合庭院所处地域环境选择树种和景观类型,以便使原本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发展,得到原始形态保留的同时,形成能源再循环利用系统。配合采用太阳能、雨水回收等技术造景,完成全生态庭院设计,能够使环境同时达到功能和美学要求,确保与审美主体产生积极情感交流。
        2.4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在于为人服务,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体现人性化的需求,能给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便利,同时要为住户营造休闲、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味地“借鉴”西方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风格,会导致设计模板的“千篇一律”,没有当地的地域特色,且缺乏文化底蕴。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者要适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为了美化住户的环境,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住宅空间相对于景观来说,还是有许多限定性的,需要结合空间的布局、植被的选择、风格选择、地域文化选择等进行综合思考,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居住舒适、拥有自身文化特色且以人为本的住宅。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促使大量拥有西方风格的现代庭院得到了建设。从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展开分析,还应认识到庭院设计需要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因此现代设计同样应当与周围文化、环境相融合,才能禁得住时间考验。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汲取,合理实现现代庭院景观设计,能够使营造的景观与国民文化背景保持互动,继而使景观美得到充分展现,确保作品取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庭院景观设计[J].刘佳.建筑结构.2020(19)
        [2]民宿庭院景观设计[J].王璇.建筑结构.2020(22)
        [3]基于环境心理学的乡村景观设计探析[J].郭选琴,邱泽阳.现代园艺.2021(01)
        [4]景观设计在室内的创造性应用[J].崔勇彬.建筑结构.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