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管理模式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实践各个要素的把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滞后,不仅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水平,还可能对市场的秩序与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以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就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引言
建筑工程的生产活动涉及若干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给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材料、技术的改良,施工工艺的调整,推动了行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而管理层面的滞后性,以及管理模式的缺陷,则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市场秩序的稳定形成了重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筑企业必须对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根据管理实践的反馈信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对建筑行业而言,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创新带来的力量不容小觑。近年来,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的短板,引起了业内的持续、广泛关注,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渗透,明确建筑工程管理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新时期管理需求的变化,创新管理模式,促使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活动服务,是模式创新的出发点[1]。大量的实践证据表明,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活动中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首先,在管理效率层面,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某些质量要求较高、施工条件苛刻、功能复杂的项目,管理环节的纰漏可能会被数倍放大,继而对工程质量、施工成本与建设进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在资源配置层面,受行业背景、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建设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不少建筑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管理环节出现差错,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资源短缺等现象,还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威胁到其生存地位。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发生了偏移,除了建设水平、施工效率,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企业文化、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等,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基于上述分析,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自身乃至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实际应用
2.1 管理理念的更新
理念创新是建筑行业创新管理模式的根本所在,管理人员秉持的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其在工程管理中的行为。围绕新时期建筑工程领域管理环境、管理需求的变化,管理人员也应当形成“与时俱进”的基本认知,抓住行业的变化态势以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对比现行管理模式的短板与不足。以绿色施工理念为例,在建设实践中,管理人员必须对绿色施工理念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等有正确的认知,明确知晓绿色施工的各项管理任务,才能真正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对现场施工环境、施工质量以及作业人员的行为等进行严格的管理、约束,否则,绿色施工的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管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需要管理人员树立创新理念,根据生产实际反馈的管理需求,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提升,积极更新管理理念。
2.2 管理环境的调研
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找准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探明现行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的短板,继而抓住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方法。对建筑企业的管理环境进行深度调研,是了解管理问题的重要方式,而要保证问题分析的准确性,企业管理层就必须分别针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开展调研工作。以内部环境调研,与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相关的部门之间是否拥有可靠的协同渠道,各个岗位的管理职责以及责任追究方法是否完善,具体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都应当作为调查的重点[3]。一旦发现某一环节存在严重纰漏,企业应当组织参与人员进行讨论,明确该环节出现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策略,保证工程管理的实际效益。
2.3 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领域,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是模式创新的重点,合理利用新的管理手段,不仅能够解决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难题,提高实际管理效率,还能够推动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服务。以信息化建设为例,在配套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开展现场管理工作有了更加便捷的工具以及更加完善的分析,现场施工管理各项技术参数与其他数据的记录也得以实现电子化,这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记录、数据分析负担,还为数据的挖掘以及信息的获取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需要有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专业管理人才,需要有完善的设备、设施。例如,现场实时监测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要保证监测结果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在筹备阶段,设计人员就必须根据现场布局、施工计划等合理布设监控点,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选择监测设备,同时形成完善的系统构建,保证现场监测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在应用阶段,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系统反馈的异常数据,分析现场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者潜在风险。从整体视角看,管理手段的创新,势必会带来设备设施配置、管理人员能力要求等多个维度的变化,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切实满足新型管理手段的应用要求,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
3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理念更新与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行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首先,企业文化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联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依托企业文化构建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围绕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品牌力量的形成部署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创新路径,成为业内的管理模式创新的一种常见策略。其次,在管理手段的创新层面,建筑企业的选择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带来的管理收益,而是抓住企业自身的生产力,选取与自身发展条件、战略规划相符合的创新策略。最后,建筑企业采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围绕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等具体目标建立的管理模式,以及针对不同工程建设负面影响因素(如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极端恶劣天气等)、施工风险的管控措施的细化,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多种选择。
4 结语
管理模式创新是建筑企业稳固自身地位、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明确创新模式应用的路径,深入调研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以及实际管理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思路。与此同时,从业人员应当形成“与时俱进”的基本理念,积极更新自身理念,提高业务能力,为企业、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志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模式与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 (021):181-182.
[2] 陈敏.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 散装水泥, 2020, No.205(02):68-69.
[3] 潘健.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浅论[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