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900
摘要:结合市政道路项目工程建设现状可知,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为地基沉降,尤其在软弱地基部位进行施工,若地基处理不当,很容易因为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进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选择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方案并进行科学快速实施,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软土地基一些常用的施工处理技术,继而以某市政道路工程为实例,具体分析该工程的地质地貌特征,并结合工程实际综合使用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改良技术,对本工程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及施工方法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引言
根据道路桥梁施工要求及实际情况,重视其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有利于降低路桥基础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为后续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避免影响道路桥梁结构应用质量。因此,在加强道路桥梁施工、实现其基础施工目标的过程中,应给予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科学处理更多的关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处理计划,确保软基施工效果的良好性,逐渐实现其科学处理目标,满足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性及施工企业的长效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道路桥梁在软土地基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拓宽与之相关的处理工作思路。
1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1.1软土地基加筋法的应用
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质,如渗透性差、水分含量过高等,有可能造成道路桥梁移位。结合该道路桥梁施工实际情况,有效实施软土地基加筋法,建议运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预埋,确保道路桥梁的稳定性,也有助于避免移位现象的发生。在软土地基中铺设砂子,同时借助耐拉性材料加固砂子上层结构,便于充分发挥加筋法的作用,保证软土地基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预埋耐拉性材料的使用,促进耐拉性材料与软土层的有效融合,也是避免软土地基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举措。
1.2表层排水施工技术处理
由于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较大,影响着道路桥梁基础结构的稳固性,难以满足其建设质量可靠性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对地势较低或路基结构位置偏高的道路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及软基处理要求的综合考虑,加强表层排水施工技术处理方法使用,并从增设防渗层、重视吸水性良好的回填材料使用及排水明渠高效利用等方面入手,提高软土地基中的排水效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道路桥梁施工作业,避免其结构应用质量、施工效果等受到不利影响。
1.3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处理技术使用优质土替换软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确保填土的实际稳定性,避免在替换过程中发生土层沉降现象。在实际应用换土垫层法的过程中,填充材料应选择透水性强的土壤,若填土施工需要长时间处于水位下端,不可使用非透水性的土壤。填土时应从中间向两侧进行分层填筑,并压实土层,控制土层厚度。该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特征,但该种方法对施工材料有较高的要求,若项目施工的周边区域没有大量的优质土壤,购买和运输优质土壤,需要花费较多的经济成本。
1.4强夯法
强夯法是运用大型起重机,将具有一定质量的夯锤提升到所需位置上,再以自由落体的形式下落。软土在受到重复强夯力作用下,土体颗粒会发生相对移动,孔隙率逐渐变小,土体变得更加紧密,其强度得到加强。强夯法对于常见的软土都有较好的加固效果,由于其属于直接对路基进行处理,无需再使用其他的建筑材料,节约了施工成本,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因而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被广泛应用。
1.5加筋路堤加固施工技术
在处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时,工程人员要对多种加固结构做到科学应用。当前,土工编织物、格栅等成为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结构,其不易变形、抗老化性能强且具有一定强度,因而可以作为加筋材料进行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在土工编织物和格栅等的科学设置下,将显著改善软土地基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路基整体承载力将显著提升。而在具体加筋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要严格保护加筋材料,即在土工编织物或格栅上下铺设0.2~0.3m厚的砂垫层。进行加筋处理时,也要分层和分期填筑,使用轻型压实机具进行第一层填料的压实处理,在压实处理厚度达到0.6m后,要换成重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处理。
2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管理措施
2.1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
软土路基的处理质量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对软土地基的实际分布情况进行掌握,分析软土路基造成的危害,进而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确保选择方案的技术性与基础性。目前,我国的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改善。
2.2软基处理施工后的质检
虽然在施工前期,结合项目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但是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约束,造成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工程也存在不少。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改良加固处理过程中,除了要真正做好施工前的施工组织工作准备,加强施工现场施工技术把控,也要及时做好每个工序检验和施工后整个项目的质量检查。软土地基处理后的观测及分析。从2019年8月10日软土路基开始施工,填筑起就要加强对软土地段的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一直到整个工程的路面施工完成之前。工程从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在施工开始前,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认真组织施工。详细记录完成的路基下沉的实测数据。通过监测可知,在初期观测阶段,出于对原始软土接受外加荷载力作用下初期的下沉期会偏大,所以在初期监测时间间隔相对设置较短。随着施工一段时间,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层逐渐固结,路基沉降量逐步平稳,因此,后期的观测间隔的时间可以适当设置延长,因为短时间内沉值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本项目的累沉降值最大为187mm,符合相关规范允许的沉降量,也没有由于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面开裂破坏的情况,证明本项目在软基处理改良中所采取技术能有效分布了上部路基传递的荷载,路基结构稳定性得到很大提升。另外本软基处理技术方法较为经济,项目处于工业园区,交通便利,项目所使用片石等材料来自附近地区,运输成本低。
2.3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认识到软土路基处理不当的危害,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还应该对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充分分析,明确最佳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而使软土路基的处理质量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日益增多,对于公路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是其中重要的质量把控环节,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是施工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在公路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承建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通过严格细致的勘探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软土地基的路面稳定性,确保公路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宏.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地产,2019(20):166.
[2]程飞.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初探[J].四川水泥,2019(10):36.
[3]韩涛.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