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铭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发展加快。并且在各个方面管理工作上正处于完善化,尤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方面,对管理工作模式以及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和完善,并且正在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接轨。在此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模式正在朝着“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的思路上发展,同时充分落实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工作,通过企业的自主报价以及社会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出必要的借鉴。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也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受到了行业内部人员的高度关注,通过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造价;对策
引言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发布预算定额。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对工程造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工程造价数据的积累和使用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大数据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大数据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大数据从诞生之初,就对各行各业意义深远,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理地控制工程投资。工程投资费用较大,是建设所需费用的总和,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各阶段费用的开支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整体工程投资的费用也就一目了然,便于合理控制工程投资。二是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将现场各项消耗量和价格以数据的形式,建立施工阶段的数据库,施工成本体现在各项数据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三是提升企业价格竞争水平。企业定额牵涉到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大数据促进企业定额的编制,大数据下各项建设成本相对透明,合理的企业施工定额能够提升价格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大数据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其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2大数据在工程造价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价格依据政府部门相关定额取定,“干多少拿多少”的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的计价思路基本是: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关概预算定额或估算指标、调整信息价格。招投标价格也是依据上述结果乘以一定的折扣得到。从推出清单计价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工程造价的市场化竞争,但是项目的管理者对于这种计价方式理解程度不高,实施难度较大。其中最典型的是土方工程的计量和计价。根据2008年的清单规范规定,土方工程清单计量计价规则是只计算设计图纸的净量,不含因工作面和放坡增加的数量。清单规范执行时,部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没有准确理解这一规定,施工单位把放坡增加的数量一并计入,被审减后表示不能接受,建设单位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由于推进难度较大,在2013年的清单规范中对这一条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挖沟槽、基坑、一般土方因工作面和放坡增加的工程量,是否并入各土方工程量中,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的附注说明。最终,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了“并入各土方工程量中”。
2.2工程造价数据复杂分散,缺乏统计,共享难度大
目前,造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数据垄断、行业壁垒、区域阻隔、制度障碍等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造价管理制度而言,定额、有关部门的文件、信息价格对工程造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设单位没有收集整理以往造价数据的需要和动力。建设工程承包企业也都依据预算定额下浮进行报价。加之,大部分项目经理缺乏数据收集的意识。作为造价编制的基础资料,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价格,多数省市已经在网站上公布,但是还有一些省市没有公布或者公布不全,或者设置门槛限制。造价行业工具软件的使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地区阻隔。工程造价的工作对于工具软件的依赖日益严重,各省虽没有明确规定采用什么软件,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存在数据格式、接口等问题,不得不采用某种软件的事情常有发生。
3大数据在工程造价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对策
3针对问题一的应对策略
建设工程市场有别于一般的贸易市场,是一个买方单一、卖方较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区域特征,政府的政策和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市场的发展方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未来的建设工程市场应该是一个“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督”的“产品”市场。对于工程项目,可以依据收集的大数据分析出各项指标,如功能指标、总指标、分项指标、详细指标、人才机消耗量指标、费用指标等。对于那些关系到功能和国家强制要求的指标,可以制订在标准里,或者标的物要求里,建设单位根据这些指标要求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最高限价。承包企业可以根据强制标准和标的物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施工,完善和细化次要指标,进而根据自身策略和大数据库,分析成本确定报价。
3.2针对问题二的应对策略
破除数据的垄断问题,要建立公共的造价大数据库。对于承包企业的成本和资源等造价数据要予以保护,不能强制要求其共享。对于有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特别是代表政府行为的建设单位,其造价文件数据必须采取措施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尝试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可以放给市场解决的问题,不再发布相关数据;对于需要政府干预的政策性、基础性规定,相关文件或价格采用共享方式颁布实施。要解决数据格式及工具软件垄断的问题,我们可以向信息行业借鉴。大数据的发展起源于信息化网络化,大家都熟悉的5G,第五代信息技术,在推广应用之前,首先是研究制定标准参数,然后大家共同按照这些约定开发、研究、制造、应用。对于建设工程市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制定大的战略方向,其他的交给市场依法依规解决。相信随着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的完善,使用预算定额下浮确定报价的方式将逐步淘汰,造价数据的收集、积累将会重视起来,数据的有利使用和共享也会随之而来。
结束语
总之,当前是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相比,大数据能够准确获得工程造价数据,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库,有助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部门、项目造价咨询机构、设计、监理、管理等各个部门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内容,从而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集成化”。因此,在造价管理与控制中,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造价管理与控制中的优势,依托大数据实现造价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效能。
参考文献:
[1]刘丹.大数据时代BIM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环球市场,2017,0(3):185-185.
[2]彭艳萍,夏爱萍,顾延芬.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世界,2018,0(13):144-144.
[3]李豫徽.大数据时代BIM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20,46(03):208-209.
[4]蒋诚仁.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4):64-65.
[5]赵彬、孙会峰,《基于目标成本管理构建房地产项目成本数据库》[J]项目管理技术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