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定额成本管理的应用 张紫竹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张紫竹
[导读] 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机械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定额成本管理作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集中手段
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42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机械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定额成本管理作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集中手段,要从多个角度上对成本指标加以控制和调节,减少能源消耗,节约制造业管理成本。站在机械制造业角度上,成本控制不仅作为核心,还是难点问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机械制造业管理需求,所以机械制造业应该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通过最小的成本得到可观的利润,发挥定额成本管理优势,全方位在机械制造业中运用定额成本管理手段,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定额成本;管理应用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既给国内的机械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和挑战。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被淘汰,国内的机械制造企业不得不在成本管理上面下功夫,通常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有材料成本、采购成本、设计开发成本、生产制造成本、物流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管控。 1定额成本管理概述 针对定额成本管理,主要是基于企业资金价格的条件,事先明确企业产品标准、资源需求量、控制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运用定额成本管理方式,首先能够对多项成本进行控制,包含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费用成本,更好地达到成本节约目标;其次,定额成本管理和奖罚与考核密切相关,把成本管理渗透在企业全员与产品生产流程中;再次定额成本管理,可优化企业现有的资源,保障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足够完整。对于成本目标进行明确划分具体职责,强化研究与有效调整;最后定额成本管理,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以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控制成本风险,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与生机。针对定额成本管理,包含几种形式。首先是数量定额,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之内,对企业现有的物料和能源数量进行约束,确定准确的定额标准;其次是价值定额,结合被定额物料的具体价值,对于整体金额进行限制和约束;再次是比率定额,把标准价值当作基数,设定百分比对应的定额,包含工程设计、保险费用与审计业务中介费等;最后是开支限额,遇到不能通过数量单位进行量化处理或者结合重要性原则无法编制的项目,要借助最高开支限额的方案确定定额,企业要按照自身发展情况,适当的对定额形式进行明确和完善,发挥定额方法存在的效用和价值。 2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范围过于狭隘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包含设计开发成本、原材料成本、采购成本、生产制造成本、物流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等。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实践中,不能忽视成本管理的两大特点,即全面性与连续性。实际情况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管理环境和产品开发阶段,只看到当前的成本管理,刻意把该阶段从产品整个设计生产销售过程分离出来,造成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2.2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存在成本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环境与日俱增的需求。为此,必须尽快制定出满足市场竞争环境需求的、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制,还要推出与成本管理体制相匹配的成本管理制度,改变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弊病。 2.3资金流动比率偏低 资金流动比率表征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资金流动比率偏低意味着企业负债逐年增加、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变差以及企业的运营状态较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流动比率偏低,也就是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例如,在投产阶段企业没有对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经营储备资金不足必然导致项目投入经费的不足,必然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收益大幅下滑。同时,机械制造业为了尽快解决长期项目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极有可能从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流动资金,必然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上升。 3全过程目标成本控制 3.1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产品设计基本决定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在满足客户需要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控制产品生产成本。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产品设计阶段要尽量降低成本。

设计部门要根据市场信息、产品需求等深入分析零部件,对比参照物使用的技术和工艺,不断缩小和目标成本的差异。设计阶段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要,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双方要互相沟通,不能自作主张,否则交付后容易出现返工,造成非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司资源,节能降耗,控制研发成本。由于客户对产品需求具有共同点,产品设计可选择类似型号产品进行优化改造,节约时间和设计成本。期间需要听取生产工人、财务部门的建议,兼顾产品的功能和经济性。如产品中使用的制动器、电动机等设备,在产品中属于通用设备,只需要简单改造即可满足要求。若设备中存在过剩功能部件,也要剔除以降低成本。 3.2采购阶段 采购阶段控制成本要加强和供应商交流,优化采购流程,一并考虑管理成本、价格因素以及使用成本。由于产品具有一定特殊性,对物资需求更加复杂,需要采购部门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分类管理供应商。对于消耗性材料供应商,如螺栓螺母等,生产消耗量大,但供应商较多,可使用公开竞标方法控制成本。建立良性竞争氛围,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避免选择低质量材料。对于高价值的材料,如交换机等部件,需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机制,保证供应价格稳定。由于客户需求不同,产品设计可能需要一次性设备,但需求量较少,采购部门要建立供应商库,从中挑选出优质供应商。采购部门要注意考虑替代方案,若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需要立即启动备选方案,避免生产延误,增加生产成本。由于订单式生产的交货期短,要保证生产过程中材料及时入库。由于市场经济形势下,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中,需要综合考量价格变动进行采购。如螺母螺栓等常用零部件,再如钢材等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采购部门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预防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增加。 3.3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成本控制需要加强注意,主要体现在料工费的管理上。采购环节已经确定了材料的价格,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浪费行为、操作失误产品缺陷等问题,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制造企业要在生产中实施定额领料管理,精确计算生产使用的材料,规避浪费问题。若生产中需要超额领料,要填写领取单,经过上级部门签字后才能使用。若生产环节中使用材料少于设计材料,需要给予生产班组奖金鼓励。同时要定期举行生产员工专业水平,通过训练提高生产人员的熟练度,降低材料报废率。另一方面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由于生产产品差异,很多重型设备需要分别生产,再一起组装。生产环节需要配置对应生产需求的人员,避免人员冗余,增加人力成本。要主动提高岗位人员的灵活性,提倡一岗多能,除基础岗位外,生产过程中可由相邻岗位辅助生产。对两班轮班岗位改为三班轮班制,减轻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节约部分劳动成本。 3.4销售阶段 销售环节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环节,包含人力和物资的总支出,需要通过产品销售补偿。制造企业销售环节可分为售前、交付和售后三个环节,其中售前环节支出成本占据较大比例。销售人员需要和客户进行全方位沟通,协商合同,其中包括差旅费、咨询费、车辆费用、工资、招待费用等。制造企业需要针对上述费用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员工整理发票,任何费用均需要提前提交预算,经过审批后才能支付。然后获得主管审核后,才能进行报销。签订合同时,员工要具备成本控制意识,能够主动压缩成本,绝不能为了中标盲目签约,增加额外的成本。制造企业主要经营机械产品,重量和体积大,交付时需要支付运输费用。售后企业会提供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其中涉及产品费用和人力费用。售后服务尽量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处理,若遇到复杂问题,可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但需要对相关费用进行评估,得到主管批准后才允许提供售后服务。 结语 机械制造企业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鉴于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营销、设计、工艺、生产、售后等众多方面,因此企业不得不本着连续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实施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狄桂华.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8(33):154+156. [2]邢朝辉,邢黎霞.机械制造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控[J].成功营销,2018(1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