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23019891101xxxx
摘要:对于工民建施工质量而言,施工企业对混凝土浇筑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其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混凝土质量的管理,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技术与设备,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裂缝;控制
1、几种常见的工民建施工混凝土裂缝及原因
1.1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软硬不均,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结构各部荷载悬殊,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产生不均匀下沉;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不牢,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在松软土上;冬季施工时模板支架支承在冻土层上,若上部结构未达到规定强度,使结构下垂或产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技术。由于裂缝的产生是由材料的特性导致的,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且危害较大,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1.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热52.1J/m3混凝土若用500kg水泥的话,放热大约为27500kJ,热量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并与表面产生一定的温差,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就会造成内胀外缩,使外表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时,就会导致开裂。表面温度裂缝多由温差较大引起。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注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使内部温度不断增加,导致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就会致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加大,进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
1.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空气中凝结时水分蒸发而产生不可逆的收缩。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慢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空气干燥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这类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
1.4塑性裂缝
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上,当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时由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不能抵抗因蒸发收缩造成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
(1)混凝土浇注后未及时覆盖或养护不足,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极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模板、基层施工之前未湿润。
(4)振捣不足。
2、工民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2.1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并且在选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必须运用大于290kg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运用低热水泥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350kg,换句话讲就是在选择水泥时要依据实际中水泥的水化热来判断是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水泥。除了水泥之外,其他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同样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2.2加强温度的控制
温度裂缝的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改善骨料级配,掺入一定的混合料,或加入一些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的用量;(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掌握好拆模时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及时进行表面保温;(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进行分缝分块,对混凝土加强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2.3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时宜采用中低强度混凝土,避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可以适当采取在承台表面合理增加分布钢筋用量的措施,虽然单靠增加分布钢筋用量不能明显的防止裂缝出现,但适当增加分布钢筋的用量可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减小温度裂缝的宽度。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应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
2.4收缩裂缝处理
通常收缩裂缝问题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钢筋的附加应力较低及结构承载力影响较小等方面,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的锈蚀等状况的产生,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耐久性。对于收缩裂缝问题的处理要分情况分析,比如一般表面裂缝待裂缝稳定后涂刷两遍加贴玻璃纤维布或者环氧胶泥等,对表面进行一定的封闭性处理即可。对于有整体性防水需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毫米的裂缝需根据裂缝的可灌程度采用化学注浆或者水泥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宽度小于0.1毫米的裂缝通常可自行愈合裂缝,因此可不作处理。
2.5沉陷裂缝处理
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应力裂缝处理
应力裂缝一般产生的应力相对较高,通常裂缝宽度达到0.2毫米时,应力会达到180到250MPa,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结构的刚度或者强度[4]。对于竖向裂缝的宽度低于0.3毫米的,一般做表面的封闭处理即可,不需要深入加固;裂缝宽度大于0.4毫米的,或者斜裂缝超过四分之三梁高的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对一些不稳定的呈现出发展特点的裂缝则需加固处理。
2.7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
2.8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3、结论
总而言之,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存在是影响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及控制能够使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使其刚度以及使用性能都能够达到工程施工的预期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裂缝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确保工程施工平稳、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5:753+803.
[2]朱子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0,10:320.
[3]阮文刚.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2,0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