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策略 宋凯璇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宋凯璇
[导读]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总体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特点,且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

        滕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总体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特点,且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也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进行理解。当前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的重点应在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就需要从包容性、整体性以及多样性等多个有关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起“生态优先”的价值观,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策略


        早在2019年,中央即已经针对国土空间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分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此,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全面落实。以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我国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同时完善环保空间格局,对各方面的开发工作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科学的引导,同时合理调整空间结构,以能够为自然修复提供更多的空间。基于此,对国土空间的规划工作进行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自然资源限制
        1.人地空间不协调
        例如当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数量较多,且密度较大,但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人口数量也逐渐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城市空间发展不匹配情况,也就不利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发展。
        2.水资源压力
        我国人口在全世界人口中占比接近20%,而我国的淡水量仅占据全世界淡水总量的8%,同时有大约0.6亿h㎡干旱土地难以得到有效浇灌,导致旱地生产效益难以得到提升,同时,在部分农村尚存在饮水困难的情况。
        3.气候变化显著
        近几年来,气候的变化情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能够对生态资源以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耕地质量、农作物生长以及用水成本等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因为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所以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发展产生的影响较大。
        (二)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
        1.水资源开发过度
        当前我国的地下水超采面积已经在30万k㎡以上,超采量已经达到了约200亿m³的水平,河水资源承担着较大的利用负荷,而与此同时,在农业灌溉水方面还存在着利用率较低的情况,相对于世界先进的地区差距较大,特别是河水资源的利用负荷,当前已经处于国际公认河水资源开发负荷的2.5倍[1]。
        2.土地利用不合理
        在我国的土地利用方面,一直以来都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次为生活用地,生态空间则相对不足,导致交通空间、生活空间以及开发空间之间的矛盾较大,基于此,有关于城镇化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情况越来越显著。
        二、以生态文明为背景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方法
        (一)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当代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但是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不断提升,但整体来看,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不足,所以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已经根据实际情况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相关的企业或机构对自身工作进行改善,以降低对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完全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以促使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能够持续协调发展,也就更有利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合理性[2]。



        (二)合理评价环境承载力
        在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工作之前,相关部门应首先针对待开发地区的地形、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的考核工作,对资源的承载力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以国土空间规划限制的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所具有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充分了解,再将此作为基础,对相应的开发计划进行制定,以保障开发过程的有序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进而可以保障落实开发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环境受到破坏。
        (三)强化生态基地的保护
        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需要注意对国家基础生态用地进行重点保护,其中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区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区一类应用价值较高的生态用地。并且从实际上来看,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针对国家基础生态用地进行充分的重视和良好的保护。
        (四)建设城乡生态体系
        在对城市建设工作逐步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同时注重对既有生态环境予以充分保护,并将此作为基础,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将城市中的道路、绿化带、基础建设以及河流等各方面均视为开展生态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并根据此构建起生态环境与城市建筑相互交错的网格体系,进而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在空间格局方面的整体性,同时需要注意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尽量改善噪声污染情况,以促使城市化发展更加完善[3]。
        三、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
        (一)强化绿道规划
        植物绿化为绿化道路的基础,包括滨水绿化、山体绿化、经济林绿化以及防护林绿化等,其能够呈现出具有绿化体量的廊道体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进行调节。第一,道路绿化即为城乡铁路或公路的沿线绿化,也包括城镇以及乡村的道路绿化;第二,防护林绿道,主要为城郊以及农村地区的防护林带,需要严格根据丘陵、山体以及田野的地形和风向对防护林进行布置,保障其能够呈现出均匀的网状;第三,水系绿化道路需要根据湖畔面积或江河宽度对高度适宜的滨水绿道进行设计[4]。
        (二)强化生态设施建设
        第一,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例如规模合理的处理场,以对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合理的处理,严格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向自然中进行排放;第二,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沼气处理池进行重建,或是以村为单位建设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池;第三,对畜禽污水进行治理,主要需要强化粪便的利用,同时也需要对生物生态处理设施进行建设;第四,建设生态处理池,要求农业污水集中排放。
        (三)合理应用保障措施
        第一,思想认识统一,在强化宣传工作并实施组织动员之后,各级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均能够树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协调感,以积极推动城乡生态建设;第二,规划编辑统一,针对绿道、水系统、风洞、生态设施等各个方面开展统一规划,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指导;第三,项目实施统一,以总体规划为基础,制定阶段目标,以逐步落实整体目标。
        结束语: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在城市建设工作以及土地规划工作之中,切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行合理开展,以有效保护既有的资源以及生态的平衡,从而尽可能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率,并为社会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相松合.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探究[J].砖瓦,2020,No.394(10):60-61.
        [2]茹小斌,祖健,张力文,等.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德国经验启示及海淀区的探索[J].国土资源情报,2019,000(005):8-14.
        [3]李海锋.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20(3).
        [4]陈曦,梁松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J].中国土地,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