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公路工程的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应该着重强调相关控制技术的应用,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发展需求等,完善有关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形式,确保路面的建设强度、稳定性,使得质量能够符合标准。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都将沥青路面作为首选路面形式。虽然沥青路面施工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切实加强质量控制。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1封层施工
封层在每天面层摊铺施工前一天进行施工,对于封层的长度,与第二日面层施工长度相适应为准控制,不可过长,否则来不及摊铺将导致表面污染。在封层施工中,应注意下列几方面要点:封层施工使用专门的洒布车进行,封层油的洒布必须保持均匀,封层油实际用量需严格控制,防止积聚与流淌,对于厚度较大的部分应采用人工及时刮除;在封层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交通封闭,除工程车以外其他任何车辆均不允许进入,以免封层受到污染对之后面层施工造成影响。
1.2混合料拌和
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应由两台装载机同时上料,并在料斗上设置人工筛,以去除超径的颗粒。混合料具体拌和时间、温度及速度都要以试验段施工经验来确定,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控制,使拌和完成的混合料保持均匀,没有离析与花白料。拌和时,沥青温度要达到155℃-165℃,而矿料温度要达到190℃-220℃。在混合料出厂过程中,需安排专人做好温度检测与记录,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和拌和现场控制室取得联系,并尽快加以解决,一般出厂时混合料要有145℃-165℃的温度。拌制完成的混合料若不及时使用,则可以在料仓中暂时储存,但储存的时间不能超出24h。若储存时间超出24h,或温度降低达到10℃,则均不允许施工。
1.3混合料运输
装车前,需要在自卸车的底部与侧面分别均匀涂刷隔离剂,避免车厢和混合料发生粘连,隔离剂一般为按照1:3的比例混合柴油与水之后的混合液,在保证涂刷均匀的基础上,注意不可积聚。在装料过程中,建议分成三次进行,即先装中部、再装后部、最后装前部,每装完一斗混合料都必须对车辆进行一次小幅的挪动,目的是防止混合料从太高的料堆上滑落导致离析。装完一车料后,应使用篷布对车厢进行覆盖,以此起到防雨、保温与防污染的作用。
1.4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摊铺开始前应先对基层进行必要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的摊铺必须连续、均匀且缓慢,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层间污染的发生。当只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作业时,相邻两次摊铺形成的轨道应保持50-100mm的重叠[1]。作业前还要对混合料温度进行测定,要求达到135℃以上,若温度不符合要求,则不允许在摊铺中使用。物料的摊铺必须做到连续、缓慢与均匀,实际的摊铺速度可以按照2m/min进行控制。机械化摊铺基本无须人工反复修整,否则反而会对摊铺后面层平整度造成影响,若必须采用人工进行局部找补或对混合料进行更换,则要仔细进行,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1.5混合料碾压
碾压遍数等参数要以试验段施工的结果来确定,对于混合料的温度,在初压时应达到130℃以上,由双钢轮压路机先进行一遍静压;复压主要借助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振压,碾压遍数一般为2-4遍;而终压与初压相同,均进行静压,碾压遍数以消除路面痕迹为准确定,完成终压后,面层混合料温度要达到70℃以上。
碾压操作时,压路机驱动轮应始终朝向摊铺机,并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对于设有超高段的部分,则需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来碾压。为加快进度,避免摊铺完成后的混合料温度降低太多,应由多个压路机以梯队形式进行碾压,在碾压带相接的部位适当重叠,避免漏压[2]。碾压施工时,压路机不可在尚未成型的路面停留、转向与紧急制动,并且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路面上散落杂物或漏油,否则将对路面造成污染。对于压路机难以进入的位置,可由人工使用夯板来补充碾压,保证压实度。将路面碾压完毕后,注意不可随意修补,以免造成破坏。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基底部分与基层部分质量控制
使用机械化的施工作业方式,利用集中厂拌的形式开展施工工作,通过两台到四台具备一定自动化调平功能的摊铺机设备进行摊铺处理,并且使用振动压路机设备开展压实工作,如果有无法碾压的部分,就可以通过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压实处理。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先进行300m的铺筑压实试验,试验过程中路面的基底和基层质量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施工[3]。在基层施工期间,需要设置厚度在36厚的水泥稳定碎石结构,由于本工程施工特点和所使用的摊铺设备和压实设备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合理选择进行两层摊铺处理,在确保第一层结构水稳初凝以前并且距离控制在150m的情况下,将摊铺机设备返回进行第二层结构的铺设,依次循环进行施工。
2.2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控制
正式施工之前,先进行300m的试验处理,明确沥青混合料在铺设、碾压之后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符合标准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对于沥青面层来讲,使用厂拌法进行处理,使用具有自动化调整摊铺厚度的摊铺机设备进行梯队性的操作,按照沥青稳定碎石上的基层结构施工状况,使用连续性面层作业方式,降低机械设备的移动速度,尽可能减少施工缝的产生,保证路面面层的质量。
2.3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对于底基层来讲,需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在级配碎石垫层方面使用具备相应级配标准、硬度较高的石料,不可以存在黏土或者是有机物,保证塑性指数在9之内,最大粒径控制在37.5mm以内,压碎数值应该在30%以下。对于细集料来讲,应该确保清洁性、干燥性,没有风化现象,不含有杂质,颗粒级配符合要求,将0.075mm的颗粒数量控制在整体材料的15%之内。在原材料方面,集料的压碎数值、液限数值、塑性指数、细集料粉尘含有数量等,都必须要符合标准,其中的混合料质量也必须和要求相符,将碎石最大粒径控制为31.5mm,在选择级配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提升粗集料使用数量,降低细集料的应用,形成嵌挤性的结构,同时还需按照情况降低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的集料用量,确保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均匀度[4]。同时还需开展CBR的试验活动,在明确有关级配石的最佳含水数量、最高干密度以后,就要利用最佳含水量成型试验件开展有关的CBR试验,也就是承载比的试验活动,将其浸入水中12小时左右,室内试验数值的基底层要求必须超过8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合理采用质量控制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因此,相关的路面施工期间必须要按照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质量标准等,合理采用底基层、基层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并且明确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事项,在施工技术的帮助下保证材料质量、碾压质量、压实质量等等,使得路面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达到当前的工程建设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璐璐.探讨公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20,6(09):180-181.
[2]袁跟房.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人民交通,2020(05):79+81.
[3]游仕颖.农村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62.
[4]张伟军.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四川水泥,2020(0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