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 殷晓玲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殷晓玲
[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转型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从特征方面看,装配式建筑工艺流程少、施工建设速度快、资源投入小

        身份证号码:13092319930929xxxx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转型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从特征方面看,装配式建筑工艺流程少、施工建设速度快、资源投入小。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建设,既可以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规避传统建筑能耗大、污染大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加快我国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在“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新基建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目标之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建筑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使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向着智慧建筑生产建设方向进行升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要点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装配式房屋的优惠措施的推出,政府增加了对装配式房屋的支持,并且在建筑行业中不断出现新的装配式技术和高质量应用案例。装配式房屋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可能是未来建筑行业市场的重要方向。可以根据建筑物设计单位的要求,例如从区域、结构、材料、装饰和其他部分,优化装配式建筑物并设计建筑物系统。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物的发展,对装配式建筑物结构的抗地震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业主提供结构安全可靠的装配式建筑物产品。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反映了设计、生产、建造和管理的重要性。整个过程需要标准化、扩展、构造和增强。在工业化的建筑系统中,建筑单位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协调设计标准,以解决传统制造技术遭受挫折的实际问题,并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断加强装配式房屋的建设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
        2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优势
        ①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对其中的构件进行了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效果;②此工程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模板以及脚手架,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③装配式建筑工程对之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可以效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其中资源的合理应用,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④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以实现对不同的资源的有效应用。例如,某个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对模板器材进行了再次应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有效预防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新时代,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多的发展优势,需要加强对其中具体内容的管理,优化安装流程,发挥其优势,减少成本的支出,合理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1人员层面的关键因素
        当前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存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预制构件的生产中,生产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构件生产技术和知识,缺少对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的意识,不能通过有效地举措来保证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现场施工作业中的构件吊装人员、安装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能仔细地按照特定工艺进行施工,施工过程简单粗糙,留下质量隐患。
        2.2材料层面的关键因素
        预制装配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建设的质量,但是,当前一些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预制构件定制环节等,都没有充分关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标准,尤其是采购的过程中,只重视成本造价方面的控制,忽略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这样难以在工程中有效控制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和装配操作的施工质量。
        2.3设计管理方式落后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在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完善建筑设计标准,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合理化设计,避免对后期的工程带来影响。但是,当前一些装配式建筑工程并没有认识到设计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也没有对其进行创新,大部分管理人员忽视了对设计环节的管理,导致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不能顺利进行。



        3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
        3.1材料因素的合理管控
        首先,除预制构件外,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用灌浆套筒、波纹管及灌浆料钢筋及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材料、紧固件连接材料、密封和防水材料都必须提供质保书并按要求进行复试。其次,在预制构件的采购阶段,各部门就应注意做好质量控制的准备,在采购之前仔细调查各个供应商的信誉度、质量、供应能力等情况,然后进行多家原材料质量和性能的检验检测,选择质量能够符合标准、生产速度满足施工进度且成本较低的供应商进行采购,这样在科学性进行采购与管理的同时,提升材料的应用质量。最后,在对材料进行运输期间,应编制和工程项目、情况相符的计划方案,能够保证所有的材料在运输期间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材料运输到现场之后,应按照每一种材料、构件的具体化学性能和应用性能,分区域对其进行堆放处理,每个区域中都需要设置相应的隔离基础设施,以免有化学反映的不同材料集中设置某个区域引发质量缺陷或问题,维护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2拆分、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预制构件的设计与预制生产制造密切关联,对于构件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具有严格要求。因而,在预制生产之前,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的拆分设计、深化设计。通常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部就班完成总体设计。再利用BIM建模的方式,对其中的预制构件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拆分设计、深化设计的全面性、有效性。尤其在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定位、机电预留管线方面,精确性要求达到100%,预防预制环节下料作业、预制产品时的有效性。
        3.3防水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外墙、预制楼板,与外界环境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当其暴露在自然环境后,应该根据实际的光照因素、雨雪因素、生活用水因素等,针对连接位置进行重点防水处理。例如,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封闭型防水设计方案,利用“预制三明治外墙板”达到了防水密封处理要求。实现了外侧密封胶加泡沫棒防护、减压空间橡胶条压紧防护、内侧灌浆防护。起到了较好的防水效果。
        3.4吊装预制构件
        ①创建一个完整的组装系统以分析建筑物的结构。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会在施工开始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职责以及可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需要开发分析系统。根据系统规则划分员工职责。②塔式起重机起重装置的辅助措施,对塔吊的辅助措施有严格的要求。
        3.5建立有效的预建系统来分析结构工程
        为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施工分析系统,并充分说明施工计划以充分履行职责。另外,还必须结合具体数量的升降结构,并按照工程施工规范做好合理施工。若是工程施工出现意外问题,那么管理者和一线施工者要采取针对性的管控举措,以具体实践情况为主,结合现场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信息平台,以提高结构工程建设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装配式建设质量,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安全、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何增平.装配式建筑防雷引下线设计及施工要点之探讨[J].福建建材,2019,(10):46-49.
        [2]巩晓玉,袁建昂.装配式建筑防水节点设计及施工要点[J].居舍,2019,(27):116-117.
        [3]张文龙.装配式建筑防水节点设计及施工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07):197-198.
        [4]高艳红.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控要点[J].江西建材,2019,(06):25-26.
        [5]皋语.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J].智库时代,2019,(21):289+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