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下   作者:刘艳芬
[导读] 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广,可以说是建筑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刘艳芬

摘要: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广,可以说是建筑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本专业教学职业实践性目标的圆满完成,本文着重剖析了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工程预决算方向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教材上存在的不足,探讨本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学院可提供的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有应用性的知识,并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实践。
关键词:建筑构造;建筑识图;高职教育;教学内容
        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可以切实培养学生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能力,提升学生对建筑构造的熟练程度,这些能力对于工程造价类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同时可以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院在会计专业下增设了工程预决算方向,设立之初,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建筑工程结构基础》 这两门课程纳入了该专业方向的专业岗位课程,两门课程合计总课时104。从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两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用性不强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的教材上有许多内容都是手工制图的范畴,而现在建筑绘图员基本已摒弃了这种方式,普遍采用的是电脑制图的方式,这些画法学生较难理解,而且以后也几乎不会用到,实用性低。对于工程造价类毕业生而言,相较于绘图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识图方法,是否能熟练绘制工程图并不是日后工作的必备技能。
        (二)缺乏平法识图内容
        平法为“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自1991年9月份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以来,现已在全国工程界得到普遍应用,掌握平法识图的内容对于今后从事工程造价进行钢筋算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但现行教材中恰恰缺乏平法识图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类相关工作将十分的不利。
        (三)老旧内容充斥其中
        随着我国建筑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老旧的构造做法逐渐淘汰。但是《建筑工程结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中依然存在一些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构造做法,比如实心粘土砖、预制空心楼板、石材幕墙湿贴等方面,而对于适用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构造方面更是缺乏,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已经落伍。
        (四)实践性内容有待补充
        高职高专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专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其教学尤其着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均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实训方面的内容,没有实践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不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成果。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
        (一)因为本专业方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该方向具有其特殊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课时学习会计类专业知识,而留给工程造价类专业课的课时显得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知识需要我们进行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合理有效地进行配合,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二)本课程从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课程体系出发,设计《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本院系本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三)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与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识读,教学内容应精简且富有实践内涵;教学目标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能清楚识读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并且能在实际的建筑发展中运用这些知识缺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其他建筑相关专业课程打好扎实基础,让自己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造价人员。



        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材改革的内容
        (一)教材改革方向
        整合《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建筑工程结构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去掉应用性不强的、陈旧的学习内容,增加CAD绘图和平法识图内容,压缩总课时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有用的知识。
       (二)教材改革后的内容结构
        本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建筑工程制图,二是建筑工程识图,三是建筑构造,四是CAD制图。对这几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建筑工程制图部分,包括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形体投影、剖切投影等基础知识,在教材改革中,弱化了手工制图的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绘制建筑图样,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形成原理,掌握正投影知识,让学生在今后识读建筑施工图的时候能够正确理解其图样。
        2.建筑工程识图部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图的基本认知,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包括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首页图与总平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识读,结构施工基础图、柱平法、梁平法、板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并对照实际工程图解决平法识图的问题。平法识图的内容是本课程增加的内容,可使在校学生初步熟悉平法,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更快都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造价普遍应用平法的工作环境。
        3.建筑构造部分,主要是建筑构造的规律、做法等,包括民用建筑构造基础、地下室与基础、墙体和门窗、楼地层、垂直交通设施、屋面、变形缝等构造知识和构造详图的认知和表达。在教学中对民用建筑各部分构造特点、类型和构造做法进行详细讲解,建筑构造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占用较多的课时量。
        4.CAD制图部分,主要是CAD的基本操作、基础的制图命令和制图方法,包括CAD入门与绘图环境、基本图形绘制、复制移动修图形、尺寸标注、打印等知识点。在教学中,讲解和练习CAD 制图软件的同时插入一些房屋构造和识图知识,并配合构造内容给学生布置绘图方面的习题和简单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制图标准和投影知识使用CAD软件在电脑上识读建筑施工图,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制图标准和CAD制图命令利用CAD软件完成一些修改补充的任务,能够利用软件绘制出一定的建筑图样来,让学生在具备建筑构造、建筑识图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绘制技能,而不是要求学生成为专门的绘图员。
        (三)结合教材,使传统教学模式与工程实践相辅相成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综合性的课程,它往往开设在其他专业课程没有开设之前,这时候的学生对于建筑专业而言还是门外汉,缺少实际体会,而本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属于,更包含大量的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内容繁且杂,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此时对这些刚刚接触建筑专业的学生强行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让他们对建筑专业课失去兴趣,进而对本专业失去兴趣,没法树立对专业的信心,谈何学好本课程以及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教材可配备一套与实际相符的建筑图纸,利用软件建立建筑模型,运用项目法开展实践性教学,并利用有效条件安排学生进入工地进行认知实习。
        三、结语
        通过剖析我院会计专业工程预决算方向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教材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整合教学学时,改革课程教材内容,能够有效降低本课程教材的学习难度,更加贴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校内学时学到更具专业性、应用性的知识。相信通过这次改革实践,同时在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其学生学习建筑专业类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加强学生对于投影知识、建筑识图、建筑构造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CAD 制图操作水平,使其具备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芳,王凤波,李宇,刘志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7,43(35):214-215.
[2]申琳,李晓刚.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9.
[3]银清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225-226.
[4]连芸,檀秋芬.BIM技术融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4):129-130.
[5]任荣,王晓静.浅析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205.
作者姓名:刘艳芬   性别:女   工作单位(部门):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专职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