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礼家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建筑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中,人性化设计能够体现出对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充分考虑,进一步突显对公众的服务性质,以此来获得更多公众对建筑的认可,使得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为此,本文就针对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作出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策略探究
前言: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美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建筑装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人性化设计也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建筑环境景观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关键还是在于景观的创作理念。简单来讲,就是在施工技术的有力支持下,有机融合技术和艺术。这样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可以真正实现景、人的密切联系,提升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水平。
一、绿化设计的人性化
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中,绿化不仅是核心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设计元素,其设计方案是否科学会给整体景观设计效果带来直接影响。而对于人类来说,不论是胜利还是心理上,对于绿色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同时,绿化在净化空气,以及降低噪音、缓解人们视觉疲劳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所以,绿化设计也是室外环境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对于绿化方案设计来讲,除了要和建筑周围的环境做到协调统一,还要实现对绿植高度、种类,以及密度等内容的充分考量,以此来制定出更完善的搭配方案。另外,在不同季节还可以引用不同的花卉来点缀装饰绿植空间,这样营造出的空间结构往往更有层次感,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更理想的视觉、心灵感受。在具体设计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充分考虑:
一是,植物种植乡土化。乡土植物的科学引用,不仅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体现,也有助于设计生态化的实现。因为植物品种生存习性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域环境才会养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基于此,景观设计中,应基于对气候、环境等条件的综合分析来选择更适合本土生长的植物种类,只有这样营造出的植物景观才能够体现出显著的乡土特色。乡土植物的不仅可以获得理想的生长条件,也不容易出现病虫害,后期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维护管理成本,因此,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性物种的科学引用是最基本的要求[1]。
二是,生态效益最大化。在树种选择上,除了要注重地域品种的合理选择,还要确保最终选中的品种可以产生出一定的生态效能。植物生态群落设计一定要体现出科学合理性,要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形状,以及物候期来优化绿化设计。除了要从景观、美化两个层面来考虑外,还要对树种的生态效益,以及适合树种生长的生态学,以及栽培学等层面作出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最终确定的绿化设计方案才能够发挥出更理想的生态效益。
三是,生物多样化。在室外环境中,要注重当地植物品种,以及植物群落丰富多样性特征的充分体现,要尽最大努力为不同植物群落构建出更适合的生态环境,进而为室外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室外景观的平衡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维持,以此来逐渐构建筑既有区域特征,有能够展现出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此外,为了充分突显设计方案的人性化,还为可以绿植设置专门的展示说明牌,对绿植的品种名称,还有种植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介绍,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来近距离的感受、了解绿植。
二、基础设施设计的人性化
作为室外景观的又一关键组成,基础设施的合理设置是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主要有照明、休息设施,以及遮光避雨设施。
基于人们多元化需求的考虑,还可以进行休息健身设施,以及运动设施的合理设置。这样环境景观既可以发挥观赏功能,还能够发挥出休闲、健身等一系列实用功能。通过实现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可以发挥出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助于环境可识别性的进一步增强,可以突显出环境空间的个性特点。如,雕塑。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小品作为建筑环境颈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成为空间环境的焦点,巧妙的点缀衬托环境氛围,还有助于场所文化气息的进一步提升。而雕塑的效果除了会受到造型的影响,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具体设计中,要重视雕塑、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尺度则要遵循因地适宜的原则[2]。
其次,能够全面适应环境功能要求。如,座椅,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息的设施,应设置在比较安静,且私密性较强的区域,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同时,座椅上还可以搭配设施,如,照明、遮阳伞等,以此来使得每一处座椅都可以成为更温馨的休息场所。
再次,良好的设施造型有助于空间形态的丰富,能够促进环境视觉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比如,服务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到路标、垃圾桶等。其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环境需求,还会影响到环境的景观效果。造型新颖的树桩,还有构思巧妙的木桶等等,都可以成为基础设施的亮点。
最后,针对照明设施来讲,应着重考虑到要满足的照明需求。且作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灯具的造型、色彩,还有灯光效果等都要做到和室外环境景观协调统一。同时,在具体设计中还要重视不同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恰当融入。
三、水体设计的人性化
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中,通过水体的恰当引入,既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生命的延续也需要水,水既有助于净化空气、灌溉土地,也能够降低噪音。且很多人对于水也有着一些比较特殊的情感,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抚慰。室外景观设计中的水体人性化设计应着重考虑一下几点:
第一,连接。水面能够有效避免景观结构松散,可以有效连接不同的空间、景点,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作为将散落的景点巧妙结合起来的一项重要因素,水具有线型、面型两种表现形式。在造景过程中,通过曲折狭长的水面,可以有效串联很多景点,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现状分布的风景带。而对于宽广坦荡的水面来讲,则可以连接环绕的小径,可以为人们呈现出多彩动人的风景[3]。
第二,聚焦。很多时候,室外景观的某一空间中的视线焦点,以及主景都是水景。如,潺潺流动的瀑布,或者是绚丽多彩的喷泉等等。其不论是声响,还是形态,都有助于吸引人们的视觉,使得更多聚集在一起观赏,这里发挥的作用就是水体的直接焦点作用。
第三,统一。水面可以统一一些零散的景点,且水面造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联系纽带。基于这一纽带的巧妙引用,可以更密切的联系山、林、景色结构,也可以充分体现出风景体系的整体性、统一性。
为了体现出设计方案的人性化,应结合场景的实际情况来更科学合理的设置溪流、小型静态湖面。且在完成景观设置后,一定要设立专门的警示标示,提醒大家此处存在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产生人生损害,或者是给其应用功能的展现带来不利影响[4]。
结语: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带动下,建筑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人性化设计的巧妙融入,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键组成。对此,为了将人性化设计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应基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充分考虑,进一步优化环境景观设计与人们行为活动,还有心理所需的有机整合,以此来增强设计的针对性,逐渐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这样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自身服务功能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程.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9):140-144.
[2]刘婷.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探讨[J].艺术品鉴,2017(07):31.
[3]郭严.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269.
[4]全惠民,窦姝雯.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初探[J].艺术评论,2019(0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