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庆
济南中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房地产领域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促进建筑工程“产业化”格局逐步健全搭建。而因传统“粗放式”混凝土现浇工艺已无法契合当前工程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加之“装配式”建筑具备的节能、节水、节材等工艺优势,能够明显加强施工建设实效性,降低建材、能源的使用率。使得“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各地工程建设市场得到了大规模推广、普及,以装配式工艺为核心技术的项目工程“遍地开花”,促使其施工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聚焦关注。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展开施工技术、质量管控的简要分析,为工程建筑领域人员提供工作参考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装配式建筑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建筑,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建筑的特点是大量节约施工现场劳动力,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随之加强了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程度,不同地区也相应颁布了多项政策。相较而言,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设计不但标准,而且生产施工等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时对建筑的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并且还减少了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地改善了环境,最大限度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已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且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对其细节方面进行合理的掌握,要确保建筑质量,尤其是与建筑本身结构有关的方面,都需通过严格的把控,这样才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对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且其中的技术问题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因而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彰显出技术亮点,所以对于质量问题要加强重视。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模数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预制厂的工业化生产,运输至现场装配式的施工,在建造的过程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体现了建筑工业化。(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4)运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增加参与单位的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管线布置不合理等建造问题的出现,实现了科学建造的目标。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PC板安装
首先,PC板在运往施工现场前,应依托工区现况、建设标准对其实施固定工作,继而才可将其运输致作业区指定位置;其次,在PC板安装环节,需将其暂放于堆放架中,吊装任务可采用建筑结构顶层的预留吊环辅助完成。此外,为保障后期安装环节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将PC板紧密贴合于预制墙板,以此达到整体拼接的施工目标;最后,拼接技术操作完毕后,需对PC板安装位置实行检查、校准工作。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设定为作业落脚点,确保浇筑具体高度、厚度与施工标准要求的契合性。
2.2墙板吊装技术要点
在墙板吊装施工中,根据预制墙板的吊环位置选择恰当的起吊点,利用卸扣连接预留吊环和钢丝绳,然后起吊,确定具体的吊装位置,并检查构件的质量以及吊环是否连接恰当。在起吊前,将多层板放置于预制墙板的下侧,然后缓慢匀速的吊起预制墙板。将预制墙板平稳运行至楼面的50m处停止降落,然后由操作人员进行引导,降落墙板时需要有操作人员进行引导,避免预制墙板被损坏。缓慢降落到垫片后检查钢筋是否对孔完毕,然后检查墙体的水平线和垂直度,构件轴线应当控制在8mm内,垂直度控制在5mm内。
2.3套筒灌浆施工
灌浆控制要点:聚乙烯棒、座浆料防漏浆;底面分仓、分段灌注;下孔注浆、上孔流出。界面处理:清扫表面杂物,灌浆前24h表面充分湿润;灌浆前1h吸干积水;浆料拌合:机械或人工搅拌至均匀状态,灌浆料制备后30min使用完毕;灌浆机械:机械压力注浆,压力强、均匀泵送;座浆材料:座浆料施工专用高强座浆砂浆,不低于现浇混凝土强度;灌浆操作:下部浆孔注浆,至上部浆孔浆料溢出,灌浆施工连续进行不间断;成品保护:灌浆完成24h内不得对墙体构件施加振动、冲击等扰动。
2.4节点防水措施
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单位应突出“优先导水、防水辅助、防排结合”这一设防工作根本准则。利用科学设计、制定排水路径的举措方法,导出已渗透于接缝中的水,搭配添设排水系统,防止自然水不断渗入室内。针对性使用水流基础的“自然垂流”定律,对墙板接缝样式设置为“内高外地”企口型。强调减压空腔,预防水流受毛细效应大量倒吸于室内。除混凝土形式化的防水方式外,施工单位还可运用橡胶质地的止水带及密封胶,保证预制墙板整体密封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转,实现高质的防水施工。
2.5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
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中,首先需要检查好各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否完整。为了确保安装的平稳性,还需要采用模数化的吊装梁放置叠合板。为了防止叠合板出现破损,无论是起吊还是停顿,都需要保持平稳性,保障叠合板的质量问题。其次在阳台吊装过程中,控制好阳台的停顿位置,确保阳台吊装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速度,保障阳台的水平。安装结束后再次进行校对,确定位置,保障施工质量。
2.6模板拆除
墙侧模拆除:一般拆除侧模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1.2MPa,通常在混凝土浇筑12h后就可拆除墙柱侧模。在拆除穿墙螺栓的时候,要先拆除斜支撑,然后松动,拆除穿墙螺栓;对穿墙螺栓进行拆除的时候,要用扳手将螺母进行松动,然后将垫片取下,将背楞除下,再对螺栓的一端轻轻敲击,一直到螺栓全部从混凝土中出来。再对与铝模相连接的销子、楔子进行拆除,使用撬棍将模板下口撬动,从而让模板与墙体分离。顶模拆除:一般情况下,在48h后可对顶模进行拆除,依据铝模的早拆体系,在混凝土浇筑完之后一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m);75%(>2m,≤8m)后就可将顶模拆除。拆除的位置从梁与板支撑杆相连接的位置开始进行,还要将其他相连的连接件一块进行拆除。开始先对相邻梁与板的销子和楔子进行拆除。
结语
总之,在未来发展中,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和监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生产厂家,做好预制构件的质量监管工作,规划运输路线,做好规范保护措施。在正式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和质量监管人员掌握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各项章程,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落实,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确保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6):217.
[2]覃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住宅,2020,27(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