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上云
四川省冕宁中学校 615600
摘要:物理学科一直以来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满足当今的教学目标。从“高分低能”这一点而言,理科性的教学课程中尤为常见,其主要原因则在于教学长于灌输,而短于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其所以然,亦不能学会举一反三,加以运用。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则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下进行有效探究,而教师也需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融洽适宜的学习气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如此一来,才能让当代青少年高分高能,成长为新时期的优秀接班人。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其实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探索物理现象本质的学科。其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比较紧密。因此,物理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通过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掌握物理解题技巧会更容易,可以提高解答题目的效率,还可以解答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因此,在课改后,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法顺势而“生”。
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传统式教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现,已经出现了很多局限性,学生没有办法积极、主动地认真思考问题,老师讲什么听什么,无法深入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探究式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深入探索,它与原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把课堂更多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发表观点,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思考、探索、讨论问题。转换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把学生变为主体,老师从旁协助,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注意循序渐进,重视交流协作
物理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学习过程的学习类型,因而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循序渐进的问题,一环扣一环,让探究活动顺利开展,才能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具体而言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段内,教师应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启发式提问,在关键点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在交流协作中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验证,如此一来,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就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与检测才能够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此阶段中,学生遇到问题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在某一个点上钻牛角尖,影响探究的效率。因此,此时教师首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化的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让学生先在探究中明确这一问题,随后在恰当的时间中,教师可以插入关于这一定义的具体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随后帮助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最后,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得以尽数展现,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无所事事的,相反,教师更像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带领着学生一步一步靠近正确答案。这也就是循序渐进的教学的具体展现,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而学生的自主探究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如此既增添了课堂的活性,又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2.2突破重点难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传统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模式,突破重点难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形象化教学就是以兴趣为基础,将学生从抽象的物理学习中解脱出来,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展现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透彻讲解所有的知识点,施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仅仅停留在讲解后的“解题”过程中。从某种程度而言,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留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探索时间,信息技术的产生可以使物理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摩擦力”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分析章节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利用“探究+信息技术”模式,制作微课课件(包括视频、简单动画等),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力学运动,并开展针对性引导,辅助学生构建摩擦力的概念,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直观地感知力的作用,并通过观察分辨物体受力情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引入课堂,比如坐车过程中的刹车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等。这种将“物理”弱化、“生活”强化的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突破该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探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对重要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不容易遗忘。老师可以给学生建立模拟课堂提供合适的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场景出发结合实际,让学生对书本上的认知在生活中形成具体概念。例如,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虚像从驾驶员的正前方移动到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物理就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种学习方式会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生动、具体,让学生在枯燥的物理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在课堂中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参与感,更加主动、认真。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趣味小实验,用一些简单、神奇的小实验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爱好,例如,讲显色反应时可以拿一瓶白醋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字,然后照蜡烛让字显示出来,让学生仔细探究为什么用火烤会显示出字,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这些实验中延展出老师的结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探究基础。
2.4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相关实验教学中,在确保安全和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再加以讨论和分析。例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如果这部分知识仅依靠课本来获取,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最后把相关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并加以探讨。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自觉主动地学习效率远高于教师压迫督促的学习,因此,教师必然需要在探究式教学法的探索中多加注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以引路人的身份开展具体教学。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究,而是在教师的必要的引导下开展的探究性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相信在长期的坚持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所提升,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荣.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2020(12):47.
[2]张哲.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1):29.
[3]严琳山.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