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作者:毛桂有
[导读] 语文学习是伴随学生们一生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
        毛桂有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中心小学东黎教学点   广西 来宾  546111
        摘要:语文学习是伴随学生们一生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更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热爱中华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将素质教育渗透于本学科当中,使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其育人的重要功能。本文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展开分析,研究和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通过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强制性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作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热爱学习,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根本上实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一、以激发兴趣为主,扩宽知识为辅,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发挥着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以及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语文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责任,所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举措[1]。
        举例说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二年级上册书中会学到一篇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学习这篇古诗时,老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拓展教学,为学生们介绍梅花,例如,梅花在我国拥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许多的品种,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四君子等等,扩充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梅花不畏严寒,独立盛开的气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搜集一些关于梅花在严寒中盛开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们感受梅花傲立雪中的姿态,并且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多多收集一些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感悟梅花的气节,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持理想的精神。素质教育的渗透,帮助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引导式教学,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们快速掌握知识并且开阔眼界。
        二、渗透故事教学法,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故事教学法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指的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将抽象的道理知识具体化,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2]。
        语文教材书中有一则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故事内容大概是青蛙长年生活在一口井中,从未跳出过井口,它与小鸟对话,小鸟说天无边无际,但是青蛙却不相信,它认为的天就是眼前这一口小小的井口。故事中的青蛙由于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底,所以它认为的蓝天就是它抬头可见的井口大小,殊不知井外面的天空十分辽阔,无边无际。老师讲解这则成语故事告诉学生们人需要将眼光放得长远,跳出舒适圈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故事的引导,学生们领悟了坐井观天的道理,并警戒自己不能做守在井底的青蛙,要做自由飞翔的鸟儿,去看更大更远的世界。关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搜集这样的成语故事,例如掩耳盗铃,凿壁偷光,对牛弹琴等等,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诫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生们搜集成语故事,并了解其中的道理,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营造出共同学习,共同上进的课堂氛围。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由于语文是我国的母亲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关于理论知识的背诵记忆情况,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真正的价值[3]。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当中,我们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帮助我们与他人沟通,让他人知晓我们心中的想法。如我国著名的学者余光中先生,花甲之年荣获文艺大奖,在颁奖时,站在他身边的领奖人都是黑头发的晚辈们,对此余光中感到颇不自在,但是他在颁奖致辞中讲的一段话让台下的人们肃然起敬,他说:“一个人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经成名;年老时得奖应该同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话音刚落,台下的掌声不绝于耳,余老先生用他的机智和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并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宝刀未老。余先生的高情商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老师借用实际生活中的典例向学生们传达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语文,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自信。
        结束语:
        种种案例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是可行之策。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原则,以激发兴趣为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应用能力,在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正确的三观,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智力,2020(9):112-114.
[2]韩朝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课外语文,2020(7):92-93.
[3]张玲利.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4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