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网络舆情处置模式,以期为各级党委政府、高校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危机生命周期;网络舆情;模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危机有如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危机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1986年,管理学者史蒂文·芬克出版了《危机管理:对付突发事件的计划》一书,首次提出了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并提出了危机四阶段生命周期F模型。1988年,罗伯特·希斯提出了4R危机理论。国内研究中,学者们对网络事件舆情的产生、成长、成熟到消亡过程已有一些研究,即网络事件从产生到消失会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比如,有学者将舆情生命周期划分为潜伏期、预热器、热议期和衰退期,有学者划分为发生期、小幅回落期、高峰期和恢复休眠期,有学者划分为酝酿期、发生期、持续期和消退期,有学者划分为显现期、成长期、演变期、爆发期、降温期和长尾期,有学者划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纵观当前研究,舆情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目前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但总体原理基本一致,大多注重对舆情每个周期衡量方式和对策的研究,极少涉及舆情处置模式的全生命周期探析。
二全生命周期网络舆情处置模式构建
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舆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总结,参照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网络舆情的五个演变周期,即舆情酝酿期、舆情爆发期、舆情扩散期、舆情处理期和舆情修复期,进而尝试剖析每个周期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最终构建全生命周期网络舆情处置模式。
三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媒体,以超高的时效性、极强的互动性、超快的传播速度和极广的影响范围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舆情传播的主力军。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对于舆情的放大效应,使得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立即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几经传播后便可演化成大范围的舆情论战,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参考文献:
[1]郭玉锦,王欢著.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任凯,吴冬芹,郭黎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公共危机舆情事件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4).
[3]马彬,洪宇,陆剑江,姚建民,朱巧明.基于线索树双层聚类的微博话题检测[J].中文信息学报.2012(06)
[4]刘国威,成全.基于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微博热点事件主题演化研究[J].情报探索,2018(04)
[5]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4)
本文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网络舆情处置模式研究(YBJG20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