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燕
来宾市第十中学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生活化思维的出现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本文将对生活化思维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做一个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活化思维;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思维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主要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通过生活化思维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知识是切实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融合可以使学生提高对于法律的使用能力,逐渐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合格公民。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思维的视角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生对于相关的概念很难理解,就导致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很难进行。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于教学内容有着一个自身的理解,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学生通过教学知识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对于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1]。
比如:教师在进行“让友谊之树长青”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然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自己的好朋友进行介绍。比如自己的好朋友的外貌,以及自己跟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以及自己跟好朋友有没有过矛盾是如何处理的问题等。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入,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加深对友情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逐渐懂得朋友的相处之道,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生活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的教学融合对于初中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生动。
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片以及视频进行融合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以及听觉的刺激从而让学生注意力更加地集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于教学内容不断剖析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2]。
比如:教师在进行“敬畏生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播放关于生命以及灾难有关的电影。通过学生对灾难电影片段的观看,可以然学生逐渐懂得灾难的可怕,以及生命的脆弱。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课程的讲解,以及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不易,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同时让学生懂得灾难的可怕,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而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保护环境。
三、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变更。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生活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对这种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后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之中注重生活化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生活能力,以及对课堂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3]。
比如:教师在进行“爱在家人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在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后的实践活动。比如写给父母的一封信,通过书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从而使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同时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对于课程内容也会有着更深的理解。
四、结束语:
随着家长以及社会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愈加看重,采用生活化思维进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教师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生活化情境以及增加生活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解道本.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J].小品文选刊:下,2020,(3):1-1.
[2]王晓琴.基于生活化思维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16):91-91.
[3]傅建胜.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18):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