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程斌
[导读]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发展需求。
        程斌
        湖北省黄州中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8000
        摘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发展需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应重视思政课程教学,把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以此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同时,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中小学各阶段思政课程的整体优势,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引言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需要突出纵向跨学科和横向跨学科的相结合。其中,既要发挥思政学科育人的功能,也要注重发掘其他学科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和德育知识,从而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同时,在课堂中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理论性,能够凸显全人、全景、全程育人的目标。
1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从整体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应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教育,共同打造育人共同体。思政课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只有加强三者的沟通交流,才能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2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想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需要改革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主要渠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需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每个阶段的德育教学都应该以一贯之,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都需要体现阶段性、差异性,同时还需要具有连续性和普遍性,使德育教育呈循序渐进、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
        德国教育家洪堡曾指出,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各个阶段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因为如果学校的教育方向并不能使教育形成自然的分段,那么一定会破坏教育的次序,造成教学和教育思想的分歧,甚至还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上的任意性,使教师在面对教学内容时不知所措。因此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明确中小学思政课各学段教学的内容和任务,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只有调整育人的导向,才能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育人的规律,把握正确的多元化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小学思政课程的优势,同时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让思政课程理论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3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1整合学科课程体系
        根据思政课程教学的目标,科学设计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合理确定课程目标。同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序地推进德育教育,才能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的课程形成分层递进、螺旋式上升。

具体体现为:小学阶段需要注重思想启蒙教育,初中阶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高中阶段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常识教育,大学阶段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3.2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渠道,通过以情、以理,以美等多维方式进行育人。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角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思政课教学教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因此思政课程首先要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理解相邻阶段应相互贯通的精神内涵,同时了解各个学段彼此间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同时思政课教学还要反映出学校的特色的德育目标,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3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构建全景式评价体系。一是制定整体教学考核标准,推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考核联动机制,明确各阶段思政课考核标准以及重点。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根据各学段思政课特点,分层分类设置考核内容和方式,形成整体性的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明确各阶段思政课教学质量考评范围,同时完善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主体。四是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综合评价。加强各阶段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实现各阶段交叉监督,做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的及时反馈,让思政课程考核一体化评价进行有效链接。
3.4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一,注重思政课教师的跨学段一体化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把握学生成长过程的认识,掌握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和特点,并熟悉各个阶段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区域内思政课程一体化。打造线上、线下学习,以及交流平台,同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大学教师可以和中小学教师携手开展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在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内容衔接上进行全面培训,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二,注重和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合作。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思政课教师需要发挥科学育人的优势,将思政课教学主动融入其他学科,汲取其他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课教学素材,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三,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以及道德品质修养,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教师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身教胜于言传的育人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策略,是确保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因此,想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他科目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建立各高校,各区教育局思政课建设年度考核机制,以此推动思诚思政课程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认真上好思政课,学生才能积极学好思政课,最终达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翁铁慧.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 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12.
[2]李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四个维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16-121.

作者简介:姓名:程斌      最高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邮编:438000         单位:湖北省黄州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