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宜维检测有限公司 27789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稳中向好的发展局势,城市河道的建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了其发展的脚步。在城市中的生态综合治理的过程是非常繁琐的。一是要将新型的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在其中,二是还需要对其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本文将主要对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实践运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环境;河道治理;应用
从河湖体系方面而言,河道是其重要的水流载体,也是地球上水环境重要的部分之一。虽然社会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河道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注入打破河道当中,导致河道中的水环境越来越恶劣,水体也出现了难闻气体以及完全浑浊的情况。在水污染当中,河道污染已经成为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结合现如今河道水环境的实际存在的问题,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探索河道治理的技术,治理方法从物理修复到化学修复,化学修复再到生物修复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选择多种生态技术集成的方式探讨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是指:治理水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多方位治理模式。该技术从综合治理的水治理理念出发,结合成多种治理技术,经过统筹管理,对水资源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理。该技术经过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当中包括了:1.对水资源的内源控制2.对河道水体的开源节流3.对水体进行人工净化4.实现对雨水污染的分流治理。多方位生态修复体系,改变了传统单一性的水环境治理模式,采用综合性的治理技术,直接且有效地防止了能够直接进入到河道当中的污染物,从根本上控制了污染物对河道的污染。其中体系中还包括了对河道的人工净化,在对河道水体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水体恶化的情况,需要立即制定一套人工净化策略,稳定住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水平。
从外源控制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对雨水污染的控制。有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雨水中的水质存在污染,并且污染的程度比生活污水更加地严重。在对河道水体进行治理的时候,如果单单从单方面的控制点源污染,就无法实现根本的治理效果,就需要利用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对雨水进行控制和过滤,经过处理的雨水,其中存在的大部分污染物也会被处理掉。针对暴雨的雨水,则进行折叠式的滤膜进行过滤,将该设备安装到雨水管网的末端,对于没有进入到雨水管网中的雨水,则需要通过驳岸生态滞留的形式来进行雨水污染控制,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可以流进河道的雨水量。驳岸生态的技术方式,不仅能够稳定河道当中的植被生存情况,还能够修复河道环境当中的水域修复能力,将河道周边的环境与河道当中的水体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完成相互间的能量交换,实现河道水体净化目标,完成对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1]。
从内源控制的角度分析,内源污染主要产生于河道本身,由于外源污染进入河道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经历了长期的沉积,最终形成了内源污染,从而造成河道水体的二次污染。有一部分城市在治理河道的时候,已经加强了对外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但是还有部分雨水当中所蕴含的重金属,还是会在特定的环境之下进入到河道的水体当中,并影响到河道水体。
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来完成河道内源污染的治理,可以利用物理以及生物这两种方法清除河道底部的污染,实现高效的治理河道污染的目的[2]。
二、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简介
本次案例对象为铁排渠河道,该河道位于我国广东省的深圳市,其地处保安达到与航程达到的交汇,作为示范河道,其长为320米,宽为20米,渠道水深约为半米。在进行治理之前,其水体呈现出发黑的症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能见度极低。经过相关检测,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中COD、TP等物质都超出了水质标准。为了净化水体的效果达到最好,帮助河道恢复良性的生物链,在本次的治理哈到过程中,采取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并严格遵循该项技术体系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对外源污染控制截留,对内源污染进行质量控制,增强人工净化治理措施,完善生态自净来综合治理河道。
(二)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得知,该河道在进行治理之前,并没有制定排污的对策,并且完全无视生活废水和雨水排入到河道当中。而针对这样的状况,在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的时候,首先应该先对外源截留的手段在水体当中安装相关的聚酯纤维膜,这样能够加强对生活废水以及雨水的净化,在离到南岸两米的位置安装隔膜,净化雨水中的存在的污染物质。而在渠道的下游位置,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水渠分担污染的负担,进行将污水分流的工作,引入其他的分流当中。在内源控制的处理中,利用生物酶能够很好地消减河道当中沉积已久的污染物,并能够增强水体的活性,让水体中的微生物的生命力能够更加地顽强,新陈代谢的能力也更强,彻底改变原本是发黑发臭状态的河道环境[3]。
除了利用外源和内源的双重控制能够完成对示范河道的治理以外,还能够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重建,合理地增加水体中动植物的数量,提升动植物的存活率,让水体形成良性的生物链条,增加水中动植物的存活率以后,不仅能够实现水体自净,也能将水下的景观展现出来。经过治理以后,示范河道中水的颜色逐渐变成透明的颜色,水中的污染物质也在逐渐地减少,明显地增强了水质。
结语:
本研究通过介绍了河道的水环境治理,需要运用多方位的治理技术,而生物修复技术额能够极大地改善水环境的治理需求。对河道的治理,需要结合不同河道不同的水质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研究案例当中,示范河道已经成功地运用了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在该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示范河道的水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由此可见,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对于修复河道水环境,具有可观的效果,该技术在今后的水环境治理中具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国栋.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1):20-21.
[2]马顺利.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21(01):73-74.
[3]徐任璐.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探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4):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