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和彩色植物在道路改造工程景观绿化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方旭
[导读] 摘要:作为改造项目,金科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不仅涉及到市政道路,还涉及到景观绿化,项目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创新,切实落实工程景观绿化工作,在有效应用园林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彩色植物,提升道路美观度,确保工程建设效果。
        上海致力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改造项目,金科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不仅涉及到市政道路,还涉及到景观绿化,项目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创新,切实落实工程景观绿化工作,在有效应用园林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彩色植物,提升道路美观度,确保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园林技术;彩色植物;道路改造工程
        引言:具体而言,道路绿地多指道路、广场绿化用地。在绿地规划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道路两侧绿化带。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绿地范围属于规划重点。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为有效突出城市建设美观性,对道路两旁绿化设计要求较高,以此作为背景,我国道路绿化设计发展显著,并进一步延伸到植物配置方面,通过以当地环境出发,根据路段不同,优化植物绿化配置,可有效提升道路绿化水平。
        1.案例分析
        本文研究项目属于改造工程,主要改造任务分为两部分:(1)道路两侧防护绿地;(2)道路红线范围。前者改造面积为14150㎡。而在后者中另外增加了中央隔离带,除隔离带区域外,需要做好道树规划,并进一步修正、改造局部绿化。
        2.园林技术和彩色植物运用
        2.1彩色植物运用基本原则
        彩色植物运用基本原则如下:(1)兼具统一性、多样性。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用彩色植物,既要保障道路整体设计统一性,还要兼具设计变化性。以动态视角出发,在行车经过时,所欣赏的景物具有动态化、连续不断的特点,因此,结合道路绿化,在搭配五颜六色植物的同时,应保持统一主题,给观赏者留下整体印象。另外,还要明确景物的动态性变化,以免整体设计缺乏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合理运用多种色彩,确保两者实现有机结合,为道路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感。(2)明确主次区分。在道路绿化中,应重点强调绿化,绿色是生命力的体现,能够带给人平静、放松的感受,通过观看绿色,能够使人的眼睛得到休息,促进视觉疲劳缓解。因此,整个道路绿化设计应以绿色作为主色调,辅助其他色彩,主次分明。(3)因为绿色具有舒缓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因此,在植物搭配方面,应充分考虑色彩因素,减少对视觉功能的不良影响。如果选择暖色植物,应做好尺度控制,在整个色彩搭配过程中,应符合舒适自然的观点。另外,应深入研究每种植物的独特魅力,结合植物特征,完成绿化配置,予以驾驶者美的体验以及感受[1]。
        2.2园林技术和彩色植物运用
        2.2.1乔木、新优花境选择
        乔木在道路绿化中十分普遍。乔木主要指拥有独立主干、根的大树,并且各部分较为清晰。结合本文工程区域实际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对乔木选择要求如下:(1)要求乔木株型具有较高的整齐性,并且观赏价值良好。还可以选择花型、叶型相对奇特、花期较长的乔木。(2)因为乔木多运输到施工现场,并且后续管理较为粗放,要求乔木生命力旺盛,存活率高,并且病虫害相对较少,以免影响道路美观度。(3)树木发芽时间相对较早,落叶时间相对较晚,并且时间集中,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美观度,并且便于清理。与区域气候具有较高的匹配度。(4)行道树要求树冠应保持较高的整齐度,具有统一性,分枝点较高,并低于地面角度30°,树叶浓密,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为行车提供便利。(5)树木繁殖能力较强,支持移栽处理。(6)因为多栽种在道路两旁,树木应具有良好的抗烟尘能力。(7)树木树龄相对较长,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在道路绿化中,合理设计花境,可有效提高整体视觉效果。在本文改造工程中,结合区域环境,将多种优良花境植物应用在道路节点处,并配合相应的景石、景树,整体构图形式多样,各类植物、树木搭配错落有致,营造出良好的花境效果[2]。
        2.2.2具体应用
        施工前,应全面落实管理工作,通过深入施工现场,收集各类资料,具体资料内容包括城市基础条件、以往道路绿化史、区域自然环境、气候等,以此作为指导,确保整个园林技术、彩色植物设计合理性。重点对项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进行勘察,确保两侧道路绿化设计统一性,能够始终保持高度协调状态。了解道路市政管线以及埋深情况,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避让。在本文项目中,运用园林技术以及彩色植物应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区域性、协调性以及整体性原则,将安全行驶置于首位。在彩色植物栽植过程中,应注意考虑是否与行车视线要求相符合。

具体而言,基于道路十字路口以及弯道内侧,如果涉及到树木种植,应合理控制视距范围,以免对驾驶员视野通透性造成影响。如果需要在弯道外侧进行树木种植,应以边缘线作为方向,经连续性形式完成栽种工作,并要出具道路线性变化预示,以便于提醒驾驶员合理调整行车视线。针对道路两旁绿化设计,要求所有景观应远离车辆运行范围,并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合理控制车辆运行宽度,明确具体运行高度,确保各项设计合理性。针对道路园林景观施工,可借助微地形营造手段,使景观设计更加自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区域地貌、水质等多方面因素,使整个城市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化。有机结合区域特色,合理对地形进行改造,适度调整地形形态,可使地表特征更具有丰富性特点。另外,还可以将道路周边建筑物考虑在设计工作中,提高设计整体性,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情趣。
        在施工结束后,应加强后期管理工作。所有植物的选择应保持与区域气候的匹配度,确保植物成活率。同时,在后期,应重点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注意对栽种植物进行观察,及时对携带病虫害的落叶、杂草进行清理,从根源上消灭病源,以免病虫害对树木造成影响扩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手段,实现病虫害防治,全面落实病虫检查工作,合理选择防治方法,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具有病虫的树木得到妥善管理[3]。
        3.园林技术和彩色植物运用难点
        3.1难点
        在本文项目中,主要难点在于工程建设时间多集中在8~10月份,区域气温均值为30℃,在气温高、湿度小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增加种植难度。并且在树木、植物种植过程中,一旦没有落实有效管控措施,将会导致树木、植物受到缺水影响,进而死亡。同时,本文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交叉作业情况,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还会对施工安全不利,进而造成施工质量下降。
        3.2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如下:(1)在苗木起挖过程中,应做好土球直径控制,在合理的情况下,增加直径,确保苗木土球水分充足。(2)在苗木运输前,应提前对苗木枝条进行修剪,并覆盖草包,定时内予以洒水处理,确保苗木草绳、草包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以免苗木水分蒸腾严重,引发死亡。(3)苗木种植尽量选择晚上进行,特别是针对乔灌木种植,应注意避开白天高温时期,选择温度适宜的晚上,完成种植。(4)注意观察苗木根部情况,及时予以灌水。这一部分工作应选择在预埋塑料管中完成,以免出现浇“半截水”情况,尽可能确保一次浇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状态。另外,还可以在树冠外洞穴外予以灌水处理,提高土壤湿度。(5)以树冠外围东西方向作为参考,完成“几”字型搭建,进一步形成遮阳网,起到能够遮挡太阳直射光的作用,以免树叶被灼伤,降低苗木成活率。(6)借助滴灌法,选择多个方向,在管中予以打孔处理,经滴水后,能够对树干、树枝进行湿润,有利于减少苗木水分消耗,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最终工程设计景观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标准,工程质量良好。
        另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人员级别,切实落实安全培训工作,集中组织施工人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以施工实际情况出发,在加大现场安全检查力度基础上,设置专门监督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并在施工现场区域内设置安全宣传标牌,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使整个施工有序开展。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各班组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同时,为有效提高绿化美观度,增加绿化立体感以及层次感,应以施工区域实际出发,结合地形排水情况,参考设计图纸,根据标准标高,实施回填工作,使整个区域地形呈现饱满状态,整体轮廓线自然,以免出现积水情况,影响苗木成活率。如果苗木来源为外地,运输工作均为夜间完成,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出现长时间滞留情况。做好时间控制,在当前起挖苗木后,应连夜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当天完成种植。
        结论:综上所述,建立在合理园林技术应用基础上,配合彩色植物,本文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建设效果良好。总体而言,以城市发展作为背景,加强道路绿化设计具有突出作用,不仅能够使城市交通得到更加理想的规划,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打造更加良好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王贵东.园林技术和彩色植物在道路改造工程景观绿化的运用[J].低碳世界,2020,10(10):139-141.
        [2]李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重点探寻[J].现代园艺,2019(22):117-118.
        [3]刘明凤.试论绿化植物的修剪整形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9(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