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阿勒泰地区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邵珠武
中共阿勒泰地委党校 新疆阿勒泰 836599
摘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关系党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落实成效,关系乡村振兴建设的兴衰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基层党建正在面临新矛盾、新问题的严峻考验。我们共产党人要敢于正视存在问题,进而做好原因剖析并加以整改,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问题 成因 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有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与使命。”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组织建设趋向弱化、政治功能趋向淡化、队伍建设趋向软化、制度落实形式化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
一、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凝聚人心能力弱化。不重视组织建设工作,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不够,存在重视经济、轻视党建现象;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运转不流畅,监督不到位,作用不明显,存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现象;各类主题活动少,形式单一,缺少活动组织方面的人才,更缺少融入式、结合式、受群众欢迎的主题活动;宣传教育不够重视,缺有效载体,缺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更缺善于宣传、乐于宣传的人才;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位,先锋模范的作用不明显,党员趋向群众化问题突出;抓党建促团建、抓党建促妇建能力不足,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整体规划,既没有短期目标更没有长期规划,在基层发挥统领工作全局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久而久之,威信下降、领导力减弱,很多群众信上不信下、甚至对上都产生质疑。
(二)干部队伍不优不强。基层“带头人”能力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有的业务不对口、有的群众基础差、有的工作思路不清、有的工作责任不强等等,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形成“头雁效应”;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整体偏低,基层党组织干部多为兼职,一边做干部一边当农民,工作精力投入有限。工作中缺乏大局意识、大局观念,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薄弱,思想保守、不善创新,“等靠要”思想严重,组织纪律观念弱、约束手段不足、工作成效不显著,牧业村干部国语水平偏低;基层干部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任务繁重、复杂,提拔升迁途径狭窄等原因,使基层吸引不来人才,更留不住人才;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储备机制不完善,后备干部的培养、挖掘方式方法,换届选举的时候出现无人可用现象。
(三)学习培训重视不够。农村基层组织学习制度建立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忙于工作疏于学习,没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学习教育规划,干部不能常态化接受党的先进理论洗礼,更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教育,主动接受学习教育的愿望不强,集中学习和自学结合不紧密,学习趋于形式化,多为以会代学、以会代训,不注重学习成效,更不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级部门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的课程内容多理论、少实操,针对性、时效性、指导性不强。培训的层次有限,外出考察学习、观摩学习机会少,使党员干部眼界窄、思路窄,开拓进取的能力不够。
(四)群众路线虚化淡化。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减弱,宗旨意识不强,不敢依靠群众、不愿相信群众,甚至疏远群众、远离实际,与群众意愿相违背;有的党员干部滋生个人主义思想,群众疾苦感受不深,群众的呼声被忽视,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单一,没有温度更没有感染力,依法办事、依规办事能力不够、本领不强,接受新兴事物能力不足,忙于做表面文章、面子工程,命令主义盛行;有的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不完善,现有制度落实。
二、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思想认识上错位。在抓党建和抓中心工作的关系上不能正确认识处理,工作中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来管、来做,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党建工作流于形式,认为抓党建做起来太虚,存在“说起来非常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忙起来完全不要”现象,影响了基层组织力的提升。缺乏开拓进取、服务提升、统筹协调的工作理念,思维定势根深蒂固,没有抓党建的魄力和信心,存在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现象,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实施。
(二)机制管理上失位。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无章程可遵循、无制度可依靠现象。现有的机制也比较零散、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执行落实力度不够,形同虚设;管理机制不配套,约束、监督不足,要求不严导致执行不力;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工作动力不足。考核机制不合理,精细化不够,重档案轻过程,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足。
(三)经费保障上缺位。各项工作都要有物力财力保障,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有限,存在“资金荒”。没有了资金物力财力支持,活动开展的难度较大、效果很差,出现“经济上无助力,服务上无能力,组织上失聚力,群众上丧威力”的现象。资金物力财力的不足,党建工作成效将大打折扣,进一步将会影响基层治理及其创新工作。
三、农村基层党建的对策出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一是抓组织建设。结合新农村工作实际,落实组织按类别进行设置、党员按类别进行管理工作,做到精准设置、精准管理,做好合作社、产业链党组织建立全覆盖,确保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党建+团建、党建+妇建工作,动员基层团组织、妇女组织更好地投入到联系、服务、凝聚群众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联席会在协调解决党建工作中重要问题的作用,逐步形成资源互通共享、优势互补互强、多方受益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抓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拔以信念是否坚定、工作是否尽责、群众是否认可、品行是否端正、能力是否出众为标准,把最优秀的、最适合的安排到重要工作岗位中来,充分发挥其才干。落实“缺少什么补强什么”原则,挖掘、培养有理想、有责任的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充实到班子成员当中,为班子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转输血为造血。建强村第一书记队伍,要增强选派的针对性,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第一书记队伍中,同时也要根据不同行政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敢于打破固定单位限制因素进行选拔推荐。建立健全支部书记动态调整机制,使有能者居之,推进基层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三是抓后备培养。
注重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库建设工作,动员更多年富力强、有奉献精神、乐于做群众工作的青年才俊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专人联系有针对、培养锻炼有实效、滚动发展有规划和动态管理有保障。四是抓教育培训。将党员活动室和现代远程教育两个教育培训载体有机结合,加强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感,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成效。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实践锻炼,多提供一些外出观摩学习、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干部的综合素养。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接受学习教育途径,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多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结合本村实际付诸实践,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加有活力、凝聚力、创造力。五是抓管理监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干部管理、学习、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化推进“四议两公开”和“三议三决”,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和管人。倡导阳光行政,落实“三务公开”制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建立诫免谈话制度,建立党建工作处罚机制,不断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六是抓阵地建设。阵地建设不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就会大打折扣,干部都不愿意到阵地去如何让群众到阵地去,阵地建设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宣传、服务、凝聚群众搭建有效平 台。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在保证基本运转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增强娱乐、服务功能,把更多的群众吸引过来、凝聚到一起。同时,要规范基层组织阵地活动内容、服务项目及行为,实行长效管理。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考试招录选调生、公务员、事业编、“天池计划”等优秀人才加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提高基本待遇,拓宽晋升渠道,既要放宽招考条件限制,也要避免“招到人、留不住”的不良局面。针对农业、医疗、文化等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本地致富能手、已毕业待就业的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以点带面工作成效,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本地外出群体,加强保障、提升待遇、转变观念,把本地流失人才召回来建设家乡、服务家乡。三是加强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党组织负责人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主阵地作用,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干部大讲堂等党性教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上。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拓宽学习提升渠道,使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常态化开展观摩学习交流活动,逐步形成互学互助、共同进步、你追我赶的优良作风。
(三)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拓宽基层干部出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政正职的培养机制,对优秀的基层党组织正职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评定优秀的可转为乡镇“公务员”、事业编。鼓励乡镇新入职的公务员、事业编人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对才能出众、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的纳入乡镇副职后备人选,激发工作积极性。二是探索容错纠错机制。坚持“有失必究、有错必改”的原则,对于新兴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经分析研判后认定为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给予适当免责;造成的后果影响不严重的可视情况从轻从宽进行处罚和问责。通过制度建设,为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制定待遇提高奖励机制。探索村级岗位公职化管理,根据需求招聘编制外人员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工资待遇与“小财政”并行,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考核管理,绩效联筹,奖优罚劣,规范日常行为,通过经济上的稳定保障村级党组织队伍上的稳定。
(四)切实发挥群团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利于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把群团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延伸。一是使群团组织成为政策宣传员。加强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群团组织的作用必不可少,青年团体、妇女团体等作为农村两大中坚力量重要力量,更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党的惠民政策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使群团组织成为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员。群团组织要及时反映群众需求,要发挥独特作用协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使群团组织成为凝心聚力的生力军。积极建设村级“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知识下乡活动,依托村阅览室和农家书屋丰富青年、妇女儿童的精神生活。开展农牧民夜校培训,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要引导青年、妇女在政策宣传、创业致富、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更好的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四是使群团组织成为建言献策的报告员。青年群体、妇女群体接收新事物能力强、沟通能力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好掌控的群体,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惠民政策落实、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自治等方面为基层党组织建言献策,为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五)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力。一是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现在很多党员干部忘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把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忘的一干二净,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敢依靠、不想依靠群众,不相信群众,甚至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个人主义严重,面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面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重走“新时代长征路”,找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根本。二是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建立群众服务组织机构,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拓宽群众困难诉求反映渠道,强化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确保群众利益得到保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引导党员、十户长在社会稳定、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全面参与到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三是推行群众工作站点建设。建立群众工作站点,探索工作办理机制,将窗口业务延伸到村委会,对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事项进行办结,寓宣传教育于服务全过程。定期召开联户议事会,切实发挥联户长的作用,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每个站点由4-5人组成,包括工作队包片干部、村包片干部、下沉干部、联户长、“四老”人员组成,将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增强联系、宣传、服务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松石:《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个着力点》,《党的生活(黑龙江)》,2018年第09期;
2.刘炳超:《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人民论坛网,2018年06月;
3.任建华:《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八个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12月;
4.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光明日报,2017年11月;
5.吴雯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学习时报,2019年01月。
作者简介:邵珠武,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阿勒泰地委党校教务科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