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推广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思考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期   作者:李付印 康立刚 赵建普
[导读] 由于近几年全球变暖情况愈加严重,尤其是自然灾害在各地区频频发生
        李付印   康立刚    赵建普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机关服务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
        摘要:由于近几年全球变暖情况愈加严重,尤其是自然灾害在各地区频频发生,这些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合理且充分地运用林业资源,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1林业病虫害防控的作用
1.1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林业部门在营林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地对树木种植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为了苗木健康生长,还会对其进行病虫害监测,在这过程中相关部门将会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控制。这将有效避免病虫害暴发流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森林的整体免疫力。林业部门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生物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1.2促进林业快速恢复
        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控,为树木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关部门在应用生物技术的过程中会深入研究树木种类和特性并分析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同时通过种植、嫁接等方式对树木种类进行丰富,从而在丰富林业树木种类的同时,保证树木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1.3改善城市气候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热岛效应”也愈发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林区进行病虫害防控,可以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有效发挥蒸腾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温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1]。
2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
2.1实际的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森林的病虫害的面积日渐扩大,病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甚至还呈现出单一问题,这就使得病虫害的威胁程度加深。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足,以致相关工作的开展受阻;其次是新型病虫害的出现,使得传统防治举措无法体现出根本效力,直接影响到治理成效,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即便政府已经制定出相关的策略,社会各界也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具体行动中,但是因为多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无法落实,反映出较多的问题。
2.2防治率较为低下
        建立在森林保护基础之上的病虫害防治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经济投入不到位,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直接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率。根据相关的统计信息显示,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年均增长2.44%,可见实际的治理成效并不理想,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林业工作者也应该关注科学防治措施的制定,让国家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2.3缺乏针对性措施
        现阶段的森林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营林措施得到了加强,但是因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强,加之针对性防治措施的缺失,使得营林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森林保护人员忽视了实际的土壤情况,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未能及时地采取应对方案,使得树木死亡的速度大大加快,威胁到大片森林的生长,浪费了诸多的有限资源。另外,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很多从事防治工作的人员缺乏预判和诊断意识,难以准确地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直接威胁到森林资源的科学维护和管理。


3解决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病虫害预测工作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注重检测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要定期对存在人类足迹的位置进行病虫害的排查,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的现象,就要进行取样分析,确定病虫害种类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且要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森林检测点,防护人员要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取样,并观察是否有死亡的树木,以此达到检测目的。一般情况下,防护人员应将固定监测点的设置密度控制在每个林场或是乡镇4个左右,风景生态林至少设置一个固定监测点。另外,相关人员在检测任务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相关数据库的完善,保证其可以在必要时刻对比既往资料,以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3.2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提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加大对新型防治手段的学习及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防护人员要根据生态平衡需求逐渐改变林地结构,增加森林中的物种数量,提高抗病害能力较强树木所占比重,以此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防治人员要明确用药标准,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及病虫害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防止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农药残留的现象,避免出现抗药性,减少病虫害防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有关人员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根据虫害情况引入其天敌,进而保证森林的生态平衡,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3.3提升检疫工作质量
        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可以在病虫害暴发前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而降低森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员对检验工作的认识并不充分,不能积极配合检验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检疫工作的难度,造成了时间及精力的大量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检疫工作及其标准的宣传,帮助相关人员明确检疫的标准,促使人员积极参与到检疫工作中来,进而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有关人员在选择种苗时要保证种苗的健康,减少其传播源,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管辖区域内积极开展宣传讲座等活动,在交通要道设置宣传牌,为民众认识和了解检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为检验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检验工作水平的大幅提升。
3.4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相关责任制度
        林业管理部门在防治工作中要积极培训防护人员,鼓励和引导防护人员学习新型病虫害及其防治知识,保证防护人员可以掌握不同病虫害的种类、病症特点及不同发病时段的特征,确保防治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检测阶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出现,并加强对其的防治,降低病虫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相关部门要根据防治工作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得各个部门与防治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根据职责完成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进而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
3.5选择适宜的林业生产方案
        人工造林应该将混交林作为重点,在科学改善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工作人员还需强化幼苗筛选意识,同时落实好后续的巡查工作,对于枯死和濒死的植物,应该及时地将其清理,必要时可交送检疫部门进行检测,若是发现病虫害疫情,则能够为治理工作争取时间。特殊情况下,也可依照具体的需求运用封山育林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地控制人畜对森林植被的威胁,确保森林资源更加完整。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森林之中出现的病虫害,是具备较强的突发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所以林业部门实际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类,之后在针对病虫害的特征等,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加强对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并且不断对林业科学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深入研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只有使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才能有效地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甚至控制病虫害的出现,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翠,周鑫.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10):88.
[2]?师国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探究与思考[J].种子科技,2019,37(12):108+112.
[3]?王珏.试析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J].花卉,2019,(18):267-268.
[4]?徐芳.浅谈如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与防护工作[J].花卉,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